浅谈城市综合管廊的发展前景和PPP模式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城市综合管廊的发展前景和PPP模式应用

刘青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135

摘要: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国务院办公厅多次发文支持并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建设综合管廊,将改变传统的管线规划及建设、管理方式,并对道路下浅层地下空间集约利用,有利于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综合管廊建成后,实现各类管线的可视化管理,免开挖维护。建设综合管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关键词:管廊、前景、PPP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一、国内外综合管廊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共同沟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在系统日趋完善的同时其规模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综合管廊建设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目前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建有地下综合管廊。法国巴黎至今已有将近183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简称较为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网络。日本是目前世界上综合管廊建设最先进的国家,目前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大规模综合管沟建设,以综合管廊管理为主。

中国仅有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沈阳等少数几个城市建有综合管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建设里程约800公里,综合管廊未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意识、法律以及利益纠葛造成的。

二、发展地下管廊的优点及其必要性

传统管线建设,主要是直接埋设于地下土层之中,管线长期承受地下水侵蚀以及地面荷载,管网事故发生率高;管线多且都单独敷设,一旦发生事故就需要开挖地面进行维护修理,劳民伤财。如果采用综合管廊,对市政管线的集中管理与维护优势明显,概括起来具有综合性、长效性、可维护性、科技性、人防性、环保性、低成本性、可靠性、新机制性等[]。采用综合管廊之后,地下空间利用有序;无论是建设初期还是后期维护运营和改造,都不需要反复开挖路面,方便维护和更新改造,降低了事故率;避免管线被腐蚀冰冻等,增强了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

2015年“城市综合管廊”概念一经提出,各大设计院跃跃欲试。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不一致,高密度生活区架空线路凌乱,与绿化树木肆意缠绕,埋下安全隐患,也不便于维护与管理;而地下原空间缺少规划,管线错综复杂,新建项目施工易引发危险和意外。其次,这些管线的维护对路面反复开挖,造成“拉链路”等现象,降低行车舒适度,减少道路使用年限。而且影响城市形象,破坏城市环境,严重浪费社会资源。其三,虽然综合管廊初期一次性投资较大,但是长远来看,利在千秋。据有关调查显示管廊后期维护是前期投资的四分之一;直埋跟管廊相比,同时带来综合的社会效益。当然,管廊使用期限较长,其效益越为明显。其四,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目前国内已有成功的先例,国外的先进技术也可以借鉴。这些条件都为城市远期发展做好了准备。地下管线涉及多个领域,这些管线产权单位,在处理长期各自问题过程中,越来越需要一个简单独立的操作环境,结合各专业的技术属性,综合管廊应运而生。

三、我国管廊的投资管理模式

管廊建设在投资方面有多种:可以由政府出全资;可以政府和各管线单位共同出资;也可以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我国管廊建设初期和试点阶段,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建设综合管廊的模式,但是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管廊建成后的运营维护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随着我国基础设施需求的增大、国家全面推广综合管廊建设,这种几乎没有回报的投资模式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引入社会资本进入管廊建设成为管廊发展建设的必然方向,也就是PPP模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随着管廊建设的推进,为帮助管廊建设资金的回收,为保证民进资本有合理回报,形成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综合管廊的有偿使用制度进行了规定。此项规定能够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协调政府、企业和管道单位的利益关系,为PPP模式在管廊项目中的使用提供有利条件。而到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为更好地在重大市政工程领域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联合开展了PPP模式的创新工作,对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等支持方向的PPP创新项目,将合理安排有关资金予以支持。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发布了相关政策文件[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项目,规范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更好发展。综上所述,从国家近几年的政策动向和管廊投资管理现状可以看住,PPP模式是我过现阶段管廊建设的主要模式,对我们管道工程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城市综合管廊已经成为了城市地下管道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其建设和管理模式也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合理化,就目前来说,PPP模式是推动城市管廊建设的有效途径。各地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当然,有关于建设投资、管理费用的分摊和后期运营管理的办法还需国家层面出来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进行规定。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平衡好各方(建设管理单位、管线单位等)的利益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

四、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通过多个城市的试点工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规划综合管廊。2017年江苏徐州开始综合管廊试验段的施工,本工程新建综合管廊长约3700米,线路西起徐萧公路,东至三环西路,与十条规划道路相交,其中沿新淮海西路的干线管廊长度2490米。管廊内容纳电力、通信、给水、燃气、热力等五类管线,同时预留再生水等管线的空间,在徐萧公路-纵一路范围内综合管廊采用综合舱和燃气舱的双舱形式,在纵一路-三环西路范围内综合管廊采用综合舱、热力舱和燃气舱的三舱形式。

五、总结

随着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国力的不断提高,城市面临的市政问题也越来越多,综合管廊作为新兴的基础设施,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城市综合管廊已经成为了城市地下管道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其建设和管理模式也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合理化,就目前来说,PPP模式是推动城市管廊建设的有效途径。各地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城市综合管廊已经成为了城市地下管道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其建设和管理模式也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合理化,就目前来说,PPP模式是推动城市管廊建设的有效途径。各地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当然,有关于建设投资、管理费用的分摊和后期运营管理的办法还需国家层面出来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进行规定。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平衡好各方(建设管理单位、管线单位等)的利益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强.综合管沟设计与施工T.[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唐海华.国内外市政共同沟建设的现状与趋势[J].建筑施工.2001(5)

[3]谭春晓.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前景展望[J].工程价值.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