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信的支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3

寻找自信的支点

王娟娟

王娟娟陕西省延川县延远中学717200

摘要自信心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自强不息,逐步地实现自我完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他们一个自信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要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多些宽容,多些欣赏,多些引导。

关键词自信支点宽容欣赏正确评价积极接纳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拖着沉甸甸的板车疲惫的来到了山脚下,望着前面那一段长长的上坡路,他不禁望而止步。心想,今天靠自己绝对是拉不上去了。正当他感到为难之际,走来一个热心的过路人,对他说:“我来帮你。”说着,便利索地卷起袖子拉开一副推车的架势。见有人帮忙,拉车的人心里有了底,自然也就有了自信心。于是,在热心人“加油,加油”的鼓励声中,将车拉到了山顶。当他非常感谢热心人鼎力相助时,没想到那个人却说:“这两天我的腰扭伤了,根本就不能用劲,只是喊喊加油而已。”

这个故事颇耐人寻味。拉车人一开始连想都没有想到自己能单独将车拉上去,这并不是因为体力不够,而是他缺少足够的自信心所致。由此,使我联想到我们的教育。当你默默地注视着全班几十个学生的时候,也许在那一刹间,你便会发觉他们其实都很可爱,很聪明......可为什么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呢?这正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时常思索的问题。是他们不想成功吗?我想不是!他们之所以没有成功,也许正是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

我一个亲戚,她小学时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上中学后一下子没适应过来,考了几次试成绩平平,一年后,她成了班里的差生,初二开学时她转到了我们学校。我问她:“为什么要转学?”她说:“每次考试总是退步。”但我知道,那决不是智力的原因所致。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她作了一次交谈。她对我说:“我在原来学校时成绩不好,老师就把我排在最后一排,让我自己坐一个位子,没人理我,都认为我是差生,我总是被人笑......来到咱们学校,老师、同学把我当成好学生了,老师们喜欢我,同学们都跟我玩,老师们都提问我、鼓励我,我喜欢学习了......”听后,我不禁感慨:我们的教育啊,殊不知“差生”这一字眼对学生的压力有多大吗?这足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从而丧失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

在过后的教学中,有一堂活动课,正好是要学生说出自己的长处与弱项,以便使学生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自己。不知是我的诱导方式不对,还是学生谦虚,抑或他们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当我要同学们找出自己至少十条以上的优点时,全班六十多名同学,除了十几个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两三条优点外,绝大多数同学思考了两三分钟,竟说自己没有优点或没有那么多的优点。对此,我感到非常惊讶。究其原因,我才发现是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缺乏自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批评过多而鼓励过少所致。实践表明:自信心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自强不息,逐步地实现自我完善。如果失去自信,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不仅仅在学校里难有起色,将来在人生的征途上也难以承载远行。

“人生自信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正是少年时期有匡世救国的大志,终成建立新中国的大业。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宣称:“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翘动整个地球。”正是有这种高度的自信,才使他作出了光照史册的巨大贡献。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特别重要,我们应当给予重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他们一个自信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要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多些宽容,多些欣赏,多些鼓励,多些引导。要做到这些:

首先,就要用我们的爱心感染学生,去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花。

新课堂呼唤新的举措,“上课举手发言”这一传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课堂中,的确它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有序,变得清静,但是它有时也会伤害到学生稚嫩的心灵。我们常常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见到这样的情形:

当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表现得尤为积极,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同时嘴里还会大声叫嚷,更有甚者还会敲敲课桌,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能得到回答的机会。面对如此场景,老师在欣喜之余只能来点激将法——谁的手举得好,老师就叫谁回答。同学们又立刻将小手工工整整、笔笔直直地放在课桌上,保持好两个90度,有的学生由于做得不好,还会受意想不到的批评。刚才的群情激昂已荡然无存,只能静待老师的钦点。这样的做法总是让人感觉到是在向学生头上泼冷水,当他们的激情起来时,教师就拿手中的“冷水”去泼灭它。一堂课下来要泼好几回才行,长期以往,学生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多的激情让老师去泼呢?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会变得越来越懂事。在对待“举手发言”的事情上可能会有新的看法。一次在听课时,旁边的一位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上课刚开始,只见他劲头十足地举了几次手,但是老师并没有叫他回答,后来干脆就不举手了。课后我问他:“为什么开始表现的那么好,后来就不行了?”他的一番回答出人意料:“举手有什么用,老师总是叫那么几个成绩好的回答。反正叫不到我,还不如不举手。”

这些无疑在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对教师一次次的失望,同时,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所以,老师在平时工作中应多关注学生,并在他们回答问题时多给予表扬和肯定,如一个关切的目光,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亲切的手势,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会心的微笑,都能使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从而树立自信,认识自我。

其次,教育孩子学会正确评价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在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不仅不听课,反而捣乱,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一点都不学还捣乱?从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心已经死了,对学习彻底失去了信心,他认为自己已经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差生,父母眼中的坏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对此,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上帝把所有的动物都找去,问它们对自己有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有没有什么要求,上帝答应可以满足它们的要求,一问之下,才知道几乎所有的动物都对自己不满意。鸟认为别的动物都是四条腿,而自己只有两条,实在太不公平;鱼马上说自己根本没有腿,被剥夺了参加年度田径大奖赛的机会;青蛙抱怨自己身份特殊,既不属于水族,又不属于陆族,以致不能取得参加动物代表大会的合法资格;马说自己的腿不够强壮,比大象差远了;大象则认为自己的腿太粗,是个傻大个;老虎、狮子缺席,因为兽中之王的头上少了犄角简直没脸出门……最后问到小蚂蚁,小蚂蚁细声细气地说:“我对自己很满意。虽然我身材很矮小,不够强壮,但我一样有力气,可以扛得动比我自己还重的东西;虽然没有翅膀不能飞,游泳也不好,但我会造漂亮的地下宫殿,冬暖夏凉;虽然我一个不起眼,但我们是个大家庭,我们的亲戚遍布全球,我的生活很快乐,感到非常幸福。”

完了之后,我问他:“懂了没有?”他说:“懂了。”但我知道他似懂非懂,随后,又问他:“演员上台时为什么要化妆?”他说:“为了更漂亮。”“那为什么化了妆就更漂亮了呢?”“使漂亮的地方更漂亮,不漂亮的地方也好看。”“对,化妆的意义就在于:一方面,把最漂亮的突出来,给人以美感;另一方面,就是补短。看来你还挺会看问题的,那么你觉得这属不属于你的优点?”他点了点头。“那么你认为你是刚才故事中的谁呢?”他笑着说:“以前我觉得自己是鱼,别人都有那么多的优点,而我什么都没有。现在我感觉自己是蚂蚁,虽然我学习不好,但我比较聪明,我相信只要用心学,一定可以赶上的。虽然我有许多坏毛病,但我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曾经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收留了一只流浪猫。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像演员化妆一样,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把不好的一面尽量弥补、改正,做到扬长避短。”

听了这番话,我真的非常高兴。他已经能正确看待自己了,既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又能正视不足,从而克服一无是处的心理,树立信心。

再次,要为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自信毕竟是成功的产儿,没有成功,就不会有自信。一个在生活的历程中充满着失败记录的人,怎么能叫他自信起来呢?成功的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反之,如果总是失败,就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降低自信心。所以,不断地争取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记录,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所以,学校教育应全方位开展育人活动,搭建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发展动力。

如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之外,还应评选“学生之星”活动,创造学生自主发展、体验成功的一个崭新平台。学年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提出争创申请,学年末学校根据班级、年级层层推选,评出“管理之星”、“演讲之星”、“进步之星”、“书法之星”、“手工之星”等校级“学生之星”。争创和评选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自找发展坐标、自主发展、自我评价和体验成功的过程。

最后,还要帮他们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依赖是自信的大敌。有些同学遇到困难和问题,只会找家长、找老师。有时候,寻求家长、老师的帮助或指导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事事依赖家长和老师,没有自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就不好了。依赖性太强,往往无法提高自己做事的能力,能力差又导致信心差,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自信,还得学会独立,丢掉依赖性,不但在行为上不依赖,心理上也不能有依赖性。

在这方面,主要要求父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首先,父母从孩子小时侯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让孩子参加劳动或勤工俭学,即使生活条件再好也不例外。农民家庭多让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喂牲口、种地、做家务等活计。

其次,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比如,让孩子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外出旅行,不管孩子多么小,都要背上一个小背包,告诉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也可以让孩子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当然,我们也要把握好自信心培养的“度”,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千万不要为了培养自信心,而让他们去承诺不可能做到的事。要知道这种承诺并不是自信心的表现,而是说大话放空炮。这样做,反而有损孩子自信心和其他良好品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教师之友》四川教育出版社

【2】《政治教参》上海教育出版社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