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畅游知识海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激发学生兴趣畅游知识海洋

孙惠明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基础》教学新思路

孙惠明(镇海职教中心浙江宁波315201)

摘要:《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它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和抽象,加上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对所学的内容很难理解和掌握,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棘手。笔者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断摸索和反思,认为可以从创新教学观念、梳理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方式等角度来提高《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思路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因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以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来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达到提高本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将自身由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提高和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现就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谈谈《电工基础》的教学方式。

一、创新教学观念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因此,求知是兴趣的源泉,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应该是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如何从求知过程中激发兴趣、继续探索。作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教师要善于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交往,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梳理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从职高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精选教学内容,根据电工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在保证必要的教材体系基础上,加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教学,删去较为陈旧的知识,力求概念阐明清楚、准确,理论浅显易懂,避开高深的理论推导。如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等内容初中物理已经涉及到,可缩短授课时间,把重点放在相关的练习上,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再如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叠加原理以及电磁感应等内容,可把重点放在实验教学上,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正弦交流电路部分,则可侧重培养其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其重、难点。对于重点,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本质的知识上去,必须千方百计地紧紧围绕重、难点进行复习、新授、巩固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认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借助旧知识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知识。

三、改变教学方式

1、教学指导“三步曲”。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预习。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很难自觉完成课前预习,为此教师可在课前下发复习提纲,指导学生预习,使他们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学生听课时能抓住重点。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动性,抓住时机,适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在讲完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几种简单电路以后,在教师指导下,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RL、RC串联电路,教师对分析正确的同学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分析错误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与帮助。最后,教师应加以总结,根据《电工基础》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活力和潜能是电工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可是最大的隐患是触电事故,这是令人头疼的大事,因此,实验指导老师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应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把安全实验放在第一位置。在教学初期,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接触“电”来理解电。用一个500伏的兆欧表,让学生自己用双手捏住接线端,教师轻轻摇动手柄,让学生“触电”,并让触电部位各不相同,然后让“触电”的同学谈谈触电的感受,启发教育其他同学在电工实验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课本中还有许多内容均可采用实验的方法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能用演示实验教学的,教师就应尽可能用演示实验增强教学效果。像电流的磁场这节课,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观察电流的周围是否存在着磁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发现规律、探求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给予耐心的讲解和指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可以把实验室作为第二课堂,除课本上要求的实验必做以外,还要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实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充分地采用发散性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联想,或渗透本课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串联谐振时,笔者通过一连串的疑问引入了课题:“普通收音机如何调台?调台时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较大,而有的却很小呢?”短短的几个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学生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顷刻活跃起来,并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了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4、以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职业定位。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企业一线的技术工人,因此,在电工基础课教学中,适时的社会实践活动会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在实验实习中要注重通过练习强化技能训练。对于一些过程复杂的实验项目,可以通过设计实验过程,分步骤分阶段来让学生掌握。首先要通过检查学生操作技能的达标和规范来培养他们独立分析、独立操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其次可通过强调整体装配的重要性来提高其熟练程度。另外,职业学校有得天独厚的校企合作优势,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让学生观摩企业的电工作业,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对本专业的热爱。

5、在反思中改进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需要不断的反思教学成果,只有在不断反思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创新。在课堂参与状态上,主要可以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是否积极主动、参与面是否广泛、课堂讨论是否激烈等几个方面来看本课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状态也能间接反应教学成果。答题能直接反映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等情况,因此,职高教师更要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切不可强求,要尽量照顾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自尊心,不要让学生觉得丢人,防止以后不敢再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最后,学生的课堂思维状态也是反应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学生思维是肤浅的还是深入的、是短暂的还是持续的、有没有提出富有见解的问题等都是教师反思的重要依据。

四、结束语

要提高《电工基础》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教师必须开拓思路,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恰当的教法营造出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不断开辟新的教学途径,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使学生能自然地掌握知识,并且养成探究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做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提高。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全面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许多环节,各个环节又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教学成果,才能尽快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建春高职电工基础“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32)。

2、张永志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职业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