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之我见

马俊

马俊(南阳市宛城区幼儿园河南南阳473000)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经过艺术创造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一个人在烦恼疲惫的时候,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往往可以让人精神焕发,振作起来。音乐欣赏能力指的就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或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往往较注重培养幼儿唱歌,学习乐器的能力,而忽略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孩子感到枯燥,而且限制了孩子创造力的培训和个性的发展。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因此,如何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

1.“音画合壁”,借助画笔开拓幼儿的音乐视野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言简意赅地说出了音乐和绘画的关系:“音乐和绘画有较密切的亲族关系,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比重,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这充分说明了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能力。例如,在《森林音乐会》欣赏教学中,我们采用“音画转换"的方法来施教:我们先不急于告诉幼儿欣赏的主题.而是放录音让幼儿闭目想象,然后让他们“画音乐”,把听到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由于听的真切,想得奇妙,有的幼儿画出了小鸟和太阳;有的幼儿画出了凶猛的狮子和鳄鱼;有的幼儿画出了两个翩翩起舞的少女;还有的异想天开,竟画了一幅兔拉着大象的鼻子,熊猫站在象身上的动物联欢图……惟妙惟肖展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音乐会场景。幼儿丰富的想象着实让人吃惊,也充分说明了自由想象是在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

音乐的声音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非自然的声音。音乐语言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还常带有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创造需要想象,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如果在音乐欣赏中巧妙结合简笔画,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以《大海和小溪》为例,因为这首乐曲是钢琴和竖琴演奏,整首乐曲旋律亲切,优美,富有歌唱性,像潺潺流水在流动,很有诗意。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幼儿能感受并区别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但对幼儿来说理解大海的“汹涌澎湃”和小溪的“柔和舒展”两种音乐情绪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就引导幼儿运用听音乐画旋律图谱的方法来理解;通过听和画,幼儿把“汹涌澎湃”画成一群大鱼,把“柔和舒展”画成飘动的水草,每一个音符,每一条旋律,每一句歌词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看得见、有内容的画面,简笔画帮助幼儿更充分地理解了音乐的内涵。在音乐欣赏中,通过简笔画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而且能让幼儿借助简笔画的翅膀飞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他们的绘画作品越来越具有个性化。

2.“音语合壁”,唤起共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因为音乐教育不纯粹是音乐方面的教育,不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在音乐上得到发展,它肩负着培养和发现其他方面的潜能。音乐是种听觉艺术,在欣赏活动中让幼儿听音乐,用自己的声音、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内心体验通过语言自由的表达出来,投入音乐的情感之中进行自由想象。我们不断地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肯定他们的看法,从而激起孩子们“说”的欲望,达到培养自信心的目的。如在欣赏《摇篮曲》中,摇篮曲的旋律起伏不大,长于抒情,节奏均衡,略有摇荡感,速度徐缓,力度较弱,音乐形象亲切而温存。于是我们先让幼儿听音乐感受“你感觉怎么样?在梦里你们见到了什么?”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欣赏,每听完一次让幼儿将感受说出来,“我看见妈妈抱着我,在月亮上飞啊飞。”“我做了个美妙的梦,有甜甜的冰淇淋,美丽的糖果屋……。”我们让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奇妙的想法。同样的音乐,不同的幼儿就有不同的感受,我们会按自己不同的想象随着音乐进行创造性表现。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也会使幼儿的艺术表现出差异。通过一段时间的欣赏活动,在我们的鼓励、肯定下,平时不爱开口的幼儿或者缺乏自信心的幼儿都能逐步参与其中,唤起共鸣,自由感受。

3.直观激发,自由创作,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音乐欣赏包括欣赏性和创造性。我们在音乐欣赏中尽量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原有的程度来进行自由想象、自由的表现和自由的创作。

例如,在欣赏歌曲《两只老虎》之后,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仿编歌词。有的幼儿编出:“两只兔子,两只兔子,蹦蹦跳,一只采蘑菇,一只吃萝卜、,真可爱。”有的幼儿编的更离奇,充满童趣:“两只螃蟹,两只螃蟹,横着爬,一只变成石头,一只变成海螺,真奇怪。”这样幼儿在仿编过程中,学唱的兴致更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用已学过的doremifaso5个音,用不同的长短来表现可爱的动物。幼儿兴奋极了,自由地边唱边表现出来,有的唱着短短的do做兔子唱法,有的唱着长长的mi做着老鹰飞,孩子们一个个情绪高昂,完全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创作活动中,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细作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总之,有了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生动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因势利导,一定能使细作的音乐欣赏能力整体埋设,每一部欣赏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仔细的聆听,用情感去体验美,创造美,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的目标。

收稿日期:201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