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叶震

叶震

桑植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湖南省张家界427100

【摘要】目的: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应用肿瘤放射增敏剂的价值。方法: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鼻咽癌放射治疗病患60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每组各有30例。对两组都施以常规放射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肿瘤放射增敏剂。分析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比对照组的56.67%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比对照组的63.33%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肿瘤放射增敏剂对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病患进行施治,可有效降低其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关键词】肿瘤放射增敏剂;鼻咽癌;临床疗效;放射治疗

现阶段,鼻咽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类疾病,在我国临床上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而放射治疗则是鼻咽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但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都会出现毒副反应,从而给其造成了更大的痛苦。多项研究表明[2],放疗增敏剂可显著提高鼻咽癌病患的放射治疗效果,且有助于降低幅毒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为此,笔者将着重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中肿瘤放射增敏剂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且明确诊断的鼻咽癌病患6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n=30)。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6-70岁之间,平均(46.31±2.89)岁;病理分期为Ⅱ期者,3例,Ⅲ期者,20例;Ⅳ期者,7例;病灶分型为结节型18例、菜花型2例、溃疡黏膜下型5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26-71岁之间,平均(46.23±2.54)岁;病理分期为Ⅱ期者,2例,Ⅲ期者,22例;Ⅳ期者,6例;病灶分型为结节型19例、菜花型4例、溃疡黏膜下型7例。患者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有完善的病历资料,依从性良好,KPS评分>80分,且无相关药物过敏史。研究在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进行。比较两组的病灶分型和病理分期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3]

(1)心肺功能不全者。(2)哺乳和妊娠期女性。(3)有严重合并症者。(4)过敏体质者。(5)中途退出治疗者。(6)依从性较差者。

1.3方法

采取常规放射治疗法对两组进行施治,利用医用双光子直线加速器,由“江苏海明医药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照射剂量为2Gy/次,每周治疗5次。研究组同时是应用肿瘤放射增敏剂,详细如下:甘氨双唑钠,0.8g,利用生理盐水(100ml)进行稀释,然后再对患者施以静脉滴注治疗,需于30min内静滴完毕,本药品由“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70022。用药后1h,对患者施以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为2Gy/次,每周治疗5次,待维持治疗2w后,再应用甘氨双唑钠,每周3次。

1.4评价指标

根据卫生组织急性亚急性毒性反应的分度标准[4]对骨髓抑制进行分度。(1)Ⅰ度,白细胞计数在3-4*109/L之间,亦或者是血小板计数在75-100*109/L。(2)Ⅱ度,白细胞计数在2-3*109/L之间,亦或者是血小板计数在50-75*109/L之间。(3)Ⅲ度,白细胞计数在1-2*109/L之间,亦或者是血小板计数在25-50*109/L之间。(4)Ⅳ度,白细胞计数<2*109/L,亦或者是血小板计数<25*109/L。

放射性皮炎:患者的照射区域皮肤存在色素沉着、皮肤红斑以及水肿的现象。黏膜反应:患者有吞咽困难、口腔黏膜溃疡以及口干等症状。

1.5疗效判断

以RECIST标准[5]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1)显效,病灶彻底消失并维持4w。(2)有效,病灶直径和面积都缩小30%,病灶体积缩小65%,且相关症状与体征明显缓解。(3)稳定,病灶无改善的趋势。(4)进展,病灶直径、体积和面积分别增加20%、75%以及44%。利用[(显效+有效)/例数*100%]公式对总有效率进行计算。

1.6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毒副反应分析

研究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0.0%,比对照组的56.67%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临床上,鼻咽癌属于是一种恶性肿瘤类疾病,一般发生在人体的鼻咽腔侧壁以及顶部,以涕中带血、闭塞、头痛、耳闷堵感以及复视等为主症,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相关资料中提及[6],本病的发生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病毒感染等密切相关。而放射治疗则是本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病情进展,但毒副反应比较多,可给患者造成比较大的痛苦,并能影响其放射治疗的效果。

目前,我国临床所用的放疗增敏药物比较多,比如:甘氨双唑钠、三氧化二砷、拓扑替康、紫杉醇以及铂类药物等。其中,甘氨双唑钠为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其亲电子作用非常强,可加快恶性肿瘤细胞凋亡的速度,并能起到增强肿瘤细胞对射线敏感性的作用,有助于加快乏氧细胞死亡的速度,另外,该药物还能显著提高患者放射治疗的效果,减少肿瘤转移以及复发风险。此研究中,30例研究组病患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甘氨双唑钠的运用可显著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提高放射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陶涛.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4):90-92.

[2]李文媛,陈光辉,顾国强等.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青岛医药卫生,2017,49(5):361-362.

[3]张阵,姜薇,祁康宁等.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8):16.

[4]刘磊,王学薇.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26-127.

[5]张玉江.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7,40(5):81-82.

[6]姜秀贤.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