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业生调研看高职物流专业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从毕业生调研看高职物流专业改革

乔毅

——基于物流管理专业实证调查分析

乔毅

[摘要]对某校物流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工作状况、对学校教育的评价等方面做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回答了专业教师关注的问题,揭示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毕业生调查专业建设

一、调查设计

1.调查内容:毕业生就业企业、工作状况、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及人才需求状况。

2.调查对象:全体毕业生。物流管理专业筹建于2002年,2003年招收第一届学生。目前已有六届、13个班级、583名学生毕业,大部分在江苏省,少量在其他省市就业。

3.调查方式:实名电子问卷调查。由原班主任负责,通过网络通讯发放和回收,问卷收回后电话核对相关信息。

4.问卷回收:收回问卷279份,有效问卷276份,占样本总量47.5%,平均每届毕业生样本回收量接近40%,达到抽样调查有效性要求。

5.统计分析:数据分析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8)结合“电子表格”(Excel)完成。

二、产业领域和企业分布调查

1.产业领域分布

毕业生主要在生产制造和服务类企业就业。制造业包括机电、纺织品、食品三大类企业,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生产性服务企业包括:运输仓储、信息通信、金融保险、专业和科技活动。消费性服务企业包括消费品批发零售、餐饮娱乐服务、房地产等。其他,包括化工、包装印刷、教育培训和行政事业单位等。

统计数据反映,生产性服务企业占34.8%,机电产品制造企业占22.1%,合计56.9%,这是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的战略重点,我们着重关注的两个领域。消费性服务站22.1%,也是比例较高的一个领域。

2.企业性质分布

按照所有制形式,把企业划分为国有、民营、股份制、合资和外商独资五类企业,民营企业就业比率达56.5%,如果把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并入则总比例达到79.7%,非国有经济企业是吸纳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

3.企业规模与毕业生分布

如果把员工人数和销售额作为判断企业规模大小的依据,毕业生总体分布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2010年销售额在3000万以下企业占35.9%、13000万以上占31.2%,员工人数100人以下企业占35.9%、900人以上22.8%。如果进一步按毕业年限做交叉分析,则发现新毕业学生这种态势最明显,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逐步趋于平缓。

如果用性别分组对两项指标做独立变量T检验,95%的置信度下,两组存在显著变异。男性平均值明显高于女性,表明大企业录用男性毕业生倾向明显。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1.收入状况

毕业生收入在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4000元三个档次,分别占总数的20.7%、42.4%、23.6%,合计达86.7%。三年以上毕业生收入重心明显从2000-3000元向3000-4000元偏移,薪资呈现上升态势。此外,各届毕业生收入分布呈正态分布,即使毕业六年也有工资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表明毕业年限长,工资不一定必然增长。

2.专业关联性

由表6可知,认为工作和所学专业非常相关或比较相关的占44.2%,比较不相关的占32.6%,非常不相关的占23.2%,说明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低。

表6工作与专业关联性

频数百分比有效百分比

非常不相关6423.223.2

比较不相关9032.632.6

比较相关8229.729.7

非常相关4014.514.5

总计276100.0100.0

3.工作岗位及性质

问卷回收后,调查员电话回访核实工作岗位。反馈信息岗位可以分成六类,即物流、营销、管理、服务、生产和其他,表7。

表7工作岗位

序号类别岗位百分比

1物流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物流运输、物流监管、物流销售、采购、单证管理、物流计划、物流专员、跟单、报关,以及物流主管、仓储主管、监管主管33.2

2营销业务员、销售代表、销售主管、区域经理、策划助理、市场督导、销售内勤等岗位28.2

3职能管理办公室内勤、人事管理、出纳、财务、经理助理、21.8

4服务客服、前台接待、大堂经理、连锁店长、超市主管6.1

5生产生产助理、质检员、现场主管、生产调度、项目主管5

6其他自主创业、培训专员、置业顾问、社区管理5.7

工作性质调查表明,一般职员占67.1%,基层管理人员占22.3%,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向中基层管理人员过度趋势明显,4年以上毕业生出现公司高管职位,反映毕业生有一定的后续发展能力。

4.跳槽次数及原因

跳槽1次占42%,跳槽2次占22.5,合计达64.5%,30.4%的学生没有跳槽经历,跳槽率比媒体公布数据要低。跳槽原因除薪资待遇低(33.9%)选项比率高外,其他指标并不明显。

四、企业人才需求调查

1.企业最重视的能力

此调查项目为多项选择,从统计数据看,企业最重视的能力分为四个层次,一是人际交往能力(61.9%)、解决问题能力(61.5%)响应比例最高,二是任务执行能力(51.3%)、团队合作能力(49.5%),三是学习能力(36.3%)、抗压承受能力(33.3%),四是创新改造能力(19.0%),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11.7%)响应比例偏低。总百分比说明调查对象平均选项为3.568个,表8。

2.企业对毕业生认同时间

3个月和6个月为多数选项,分别占47.%和33.7%,合计80.7%。从平时了解信息知,相当多的学生往往因为短期不能得到企业认同而被迫跳槽,这是学校就业教育应当重视的问题。

3.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状况调查

此项调查项目为多项选择,响应数264,缺失数12,表明95.7%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71.6%的企业应用了财务管理系统,58.3%的企业用计算机办公,40.5%的企业采用ERP系统,其他管理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响应数254,缺失数22,表明92%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了信息技术。89.8%的企业应用了互联网,45.7%的企业应用了条形码技术,28.7%的企业应用了IC卡,其他信息技术都有不同程度应用。

在此,我们专门调查毕业生所在企业是否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和生产制造业企业物流人才,前者认为需要和很需要的占22.5%和73.2,合计95.7%,后者占30.4%和61.6%,合计92%,反映这两类物流人才在企业有很高的认可度。

五、改进建议

1.适应行业发展变化需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学院专业转型,改变综合物流单一人才培养格局,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面向物流服务企业开设智能物流方向,面向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开设企业物流方向。智能物流方向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企业物流方向突出以精益生产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生产管理能力培养。以高素质物流管理复合型技能人才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色,以此来改变物流专业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的局面。

2.结合行业特点改革课程,突出高职教育特点

在课程改革上,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删减与人才培养目标关联度不高的课程,增加体现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企业物流方向开设“机械识图”、“机械加工基础”、“机电商品学”,以及“生产管理”、“企业物流”、“精益生产物流”等适合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课程;智能物流方向开设“数据库管理和应用”“商务软件应用”、“ERP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等课程,重点培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上,按照工作任务系统化方法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做到理论和实践、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有机结合。

3.重视素质教育和双证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更加重视学生的基本素质,如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任务完成能力,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物流专业生源女生比例逐年升高,平均达到50%以上,有的班级已超过70%,从调查样本回收率上也可以看出。而物流企业选择男性倾向严重,女生所学非所用,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必须重视这个客观事实。

4.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重视人才成长规律研究

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就业环境和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鼓励到能发挥专业特长、提供锻炼机会、有助于学习提高的企业就业。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薪资待遇,自身能力和企业贡献最终决定个人所得。区分在校学习和工作学习的异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必要时,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毕业生代表到校介绍成长经历,用切身体会教育学生。

注:

[1]李选芒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

[2]丁俊发中国物流业首先从制造业突破[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8

[3]乔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M]中国物质出版社2011.9

作者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邮编:214024

(责任编辑陈佑清)

本文系无锡市教育局重点建设专业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