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廖大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1

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廖大发

廖大发

廖大发云南省龙陵县腊勐长箐小学678314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语文教师要通过设境激趣、倡导诵读、情感渗透、形式多样等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语文是一首诗,朗读是一首歌,在教学中,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在教改的今天,朗读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策略来帮助学生爱上朗读、学会朗读,架设好朗读这座桥梁,使文章的作者、师、生三者的情感达到和谐共鸣,从而构建师生共奏一曲悦耳动听之歌的语文新课堂。

好的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意味悠远的效果;可以摄人魂魄,耐人寻味;可以把人带到一幅幅优美画卷中去,带到一首首动听的歌中去;可以让人领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亦可以让人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正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述。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日后动笔辄合,在已亦不知何来。”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抓好学生的朗读,使学生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有美的欣赏能力,能生成美、创造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朗读欲望

1.要树立学生讲好普通话的信心,为朗读作初步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通话读音准确、规范就会为朗读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抓好读音这一关。

2.教师自己范读课文。经过自己精心的准备,深入地体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后,教师为学生范读,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学生会十分喜欢模仿教师朗读的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

3.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作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有了朗读的冲动。

二、创设情境,设计各具特色的朗读形式

“课堂教学要多读精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是啊,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朗读能领略到自然美,入情入境地读,就能唤起美的共鸣了。

1.默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因此,能在短时间内默读课文显得十分重要。

2.朗读形式常见的有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乐读、小组比赛读、表演读等等。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课《燕子》一文,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万物苏醒、生机勃勃,感受小燕子的活泼机灵、矫健敏捷,从而让学生受到了美的陶冶。

又如《荷花》一文,文中那清新美丽、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荷花,课前让学生做好头饰、道具等,课堂上表演读,体会荷花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从而深深地喜欢上了朗读、喜欢上了课文。

三、在比赛中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让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1.利用阅读课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起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要特别重视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除了要求学生都要放声朗读之外,教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朗读,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和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可谓有创意。

3.进行积累大赛,读完一课后,让学生说说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或片段,看谁积累得又多又好,并能用自己的朗读形式背出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能力,又增强了朗读水平,真是一举多得。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