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情感场”

/ 2

数学课堂——“情感场”

王丽卢新华

王丽卢新华(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山东惠民251700)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做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在当前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实施形势下,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研究,应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情感(feeling)指的是感情性心理过程的内心体验与感受,是内隐、稳定、深刻而又持久的,如我们对友情的忠实,使我们体验一种持久而又深刻的道义感及亲切而又温暖的满足感;又如我们对事业的执著,使我们始终感受着一种向上的力量感和充实而又丰富的成就感。实际上,情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而且相当模糊的概念,它往往作为感情、内心体验、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统称。

数学情感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知识的深化不断加强,体现着知之深,爱之切。数学情感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情、对数学学习的内心体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与愿望和对数学学习的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种感情性心理过程的内心体验与感受,是内隐、稳定、深刻而又持久的。表现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用处与美,尝到获得数学知识的愉快和欢乐,从而逐步形成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把这句话放在数学教学中去看,却不尽然,数学教学不仅是智慧的活动,它也需要情感的参与。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开始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新课改的关键就是要构建学生学习的“情感场”。离开了这一点,课改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一方面,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过程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又决定着认知水平,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情感不强烈,意志薄弱时,就难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只有把认知和意向这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相得益彰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他们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他们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他们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构建“情感场”,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有益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1.师生间要建立和谐的“情感场”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并有一颗乐于奉献的爱心。只有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才会确信教师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他们才会认真领会;对于教师的谆谆教导,他们才会言听计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诚恳善意的帮助。

2.课堂上要建立默契的“情感场”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一旦学生的思维和教师保持协调,那么师生之间就会出现一种默契:教师讲出前提,学生立刻得出结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情绪、情感的产生。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教师面带微笑地站在讲台上,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可把部分精力不完全集中的同学拉回到课堂中。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当师生间已经有了心灵沟通,那么无论是复习旧课,还是导入新课,就都顺理成章了。

3.教学中要建立灵活的“情感场”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课堂上难免会遇到不少疑虑和困惑。对于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繁复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示范、传递信息外,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具有感染力。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极大的感染力。只有在教师的感召下,学生才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去灵活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例如,笔者在进行数学归纳法教学时,发现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归纳法定义很难理解。于是,我就利用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向往之情,构建了一个春节放鞭炮的情境:假设鞭炮无限长,点燃第一个鞭炮后,随着引线的燃烧,鞭炮一个接一个地被点燃。通过举出这样的实例,同学们对抽象概念的兴趣立刻高涨起来。在虚拟的点鞭炮情境中,教师和学生间的情感之弦拉得更紧,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我通过课后的作业批改和测试发现,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掌握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一般说来,如果学生把数学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则会使他们感到兴奋、自豪、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付出更大的努力,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上述这些“情感场”的存在,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