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领导视野下的教师自我领导力培养

/ 2

自我领导视野下的教师自我领导力培养

陈熠舟

北京师范大学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命题也越来越得到学界的重视。不少学者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真实的需求研究了“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过程中教师发展所应具备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高质量的教师是教育政策推进和实施的关键。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同时也是“管理者”、“决策者”和“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中对课堂教学和班级实务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在教师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发展能力削弱、教师自我效能感降低等现象。教师的专业发展关乎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的建设也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师的培养与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自我领导力培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一、自我领导理论的概述

在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兴起了对自我领导力的系统研究,学者们纷纷开始自我领导力的提法,就自我领导力的构成、形成机制、影响作用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理论研究,探索自我领导力的培养路径。自我领导力概念最早是在1983年由美国教授Charles.C.Manz提出的,他认为自我领导力围绕行为和认识两个方面的战略内容展开,将自我领导力定义为“为个人提供自我激励、自我指导、自我批评和自我监督的建构过程”。他指出自我影响过程对组织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我领导力理论中提出了一种扩展的“自我领导”观点,强调有目的的自我领导者对个人标准和具有更大内在动机价值的“自我奖励”。由此可见,自我领导力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内部自我控制系统,最基本形式的组织控制系统提供了绩效标准,评估机制和奖惩制度。同样,个体也拥有自我生成的个人标准参与自我评估过程,并在管理日常活动时进行自我管理的奖励和惩罚。在一定程度上自我领导超越了一般的自我管理,主张建立更为完善的内部自我组织控制系统来驱动个人发展。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该理论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二、自我领导力的执行原则和策略

1.自我领导力的执行原则

自我领导力的原则主要包含自我激励原则、自我表现原则、建设力原则和自我行为导向原则。自我激励原则主要通过自我建立对某份工作任务的愉悦感,把工作当作是自然的激励。过程中得到的激励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源于内在动力促使保持持久而强大的信心。自我表现原则通过主动观察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在环境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索一种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过程中主张不仅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而且去主动帮助他人发挥自己的余热,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建设力原则突出创新性,主张在工作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力。在常规性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勇于突破原有的传统,不断尝试新的思路并通过努力将工作做到极致。自我行为导向原则首先主张人必须做好自我认知,进而可以为后续的个人管理提供前提和保障。卓越的人需要在工作环境中清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目标,拥有良好的自我行为导向,养成高效的工作习惯。

2.自我领导力的策略

自我领导策略主要包括自然奖赏策略、建设性思维策略和行为聚焦策略,这三大策略也是国际上关于自我领导理论研究中目前较为公认的三大分类。其中自然奖励策略包含的事自然奖赏维度;行为聚焦策略中包含了自我暗示、自我惩罚、自我将桑、自我观察、自我目标设定五个维度;建设性思维策略中包含了心理意象、自我对话和信念与假设三个维度。自我领导力策略主要是通过必要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指导来积极影响自身行为方式,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组织为员工提供一定的价值观和信仰,包括文化,企业愿景等等,人们也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愿景系统。

三、教师自我领导力培养的意义

1.提升教师自我领导力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一线教学工作中,教师这一职业常常受到各种压力产生态度和行为的倦怠状态,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到了中介调节作用。教师提升自我领导力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工作中教师能够明晰未来的目标,摆脱消极被动的心理,化被动为主动,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事务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职业认同感。自我领导力的培养强调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在工作上不断实现突破和飞跃,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方向。随着自我领导力水平的提高,教师能够提升对自我的认知,采用一定的认知策略来积极影响个人效能,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

2.提升教师自我领导力有助于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

教师这一职业常常面对重复的工作,通常容易出现生理疲劳带来的倦怠感。缺乏动力的老师对教育教学工作长久以往通常会感到驾驭力不足、目标缺失、绩效落后,继而进一步增强倦怠感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自我领导力的培养为其工作带来新的能源,跳出舒适区能够进一步打破自我设限积蓄新的能量,最终实现自我的超越。教师一旦形成积极的自我行为导向,就能够自我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在细小的习惯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在面对繁杂的事务时能够调整自我做出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抗挫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对自身正确的定位,能够正视自身的缺点不断自我提升,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式发展。

四、教师自我领导力培养策略

1.创新继续教育模式,激发自我效能感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除了日常教学外还需要面对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不同的群体。教师的工作强度较大,常常会形成潜在的压力,一旦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压力源就会立即转变为真正的压力,产生低落的消极情绪。因此,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针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让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在继续教育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充分尊重教师的主观意愿。同时,为了避免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化,还应加强对继续教育过程的管理,结合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继续教育资源。

2.开发领导力课程,培养教师领导力

为了让教师形成对自我领导力的深入理解,相关部门及学校应为教师开设系统且全面的领导力课程,必须从实际出发,拓展领导力课程资源,让教师能够了解自我领导力的相关理论。在课程中也要充分注重教师自我领导力提升的阶段性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发教师地心智潜力。教师在接受领导力课程培训时,能够发挥自我领导力,用更积极向上地状态融入日常工作。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对工作形成新的更深入的认识,用实际行动不断赋予工作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自我领导力的执行原则[J].夏星,钱自严.领导科学.2013(1):39.

[2]自我领导研究热点评述[J].赵聪环,周作宇.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03):10-12.

[3]龙君伟,陈盼.当前教师领导力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2-43.

作者简介:陈熠舟(1996-01)女,浙江省诸暨市人,共青团员,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