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李胜勤

李胜勤湖北省郧县城关镇第三完全小学442500

摘要: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这就要求村校的信息技术老师必须做到几点: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信息技术课课堂实效性的前提;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课课堂的实效性;及时、恰当的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要克服不利的因素,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实效性课前准备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对于农村小学的大多数家庭来说,家里是没有电脑的,在一个四五十个人左右的班级中,有两个到三个学生家里有电脑是非常了不起的,在这两到三个家中有电脑的学生,真正能接触到电脑,一般来说只能是星期六、星期日,其他时间基本上是不允许用的。由于农村经济等因素,没有适合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场所。因此,学校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阵地,而面对农村小学学生信息素质参差不齐,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教学条件相对城市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那么农村信息技术老师应该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信息素养方面得到有效的培养,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这对农村学校的信息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信息技术课课堂实效性的前提

课前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并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设备,确定一个非常出色的教学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认真组织好课堂,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需要预先设计好教学环节,对引入、讲授、提问、训练、总结、展示、评价等环节的时间、内容都要有准确的安排。无论是讲解还是演示,教师都要与学生互动起来,产生良好的氛围,控制好学生情绪和课堂节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要深入研究,把学生研究透了,你的课也就成功了一半。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各起点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我们在设计作业或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比如学习申请博客,有的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尝试把日记写在博客上,然后指导学生怎样美化自己的博客,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熟悉,还可以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也实现了课程之间的融合。

认真做好课前的几项常规的检查,在课前三十分钟左右检查教室中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是否完好;给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完整,是不是每台电脑上都得到了材料;如果课堂上用到了新的软件,应检查软件安装,对学生应用软件进行必要的调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课课堂的实效性

学生往往会对新的一堂课充满期待和向往,所以课堂一开始的3—5分钟是整堂课的重要时机。老师要善于掌握好这几分钟时间,吸引住学习的心,也就是课堂的导入要尽可能做到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重力,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设教学情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合理选择情境素材,再者,所创设的情境要能激活知识、学习技能,例如:在教学《电子邮箱网上寻》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传递消息的吗,通过创设的这个情景,学生会非常乐意地说自己所知道的,于是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们这种求知欲的心情,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引到本课的主题,这节课我们来一块学习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电子邮件,这样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不仅能用心完成任务,还能自己在网上发送邮件呢。如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会了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从而教师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充分地体现了教学实效性。

在课堂整体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只会让部分学生真正进入到课堂中去,达不到整体教学目标,而分组分工协作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分组形式可以由教师分组或学生自由分组,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往往会出现小组内部分或个别同学包揽完成全部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各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自身的学习任务。在检查或考核时,教师要确认小组内各成员是否都达到了目标,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只有这样,分组协作、竞争的教学方式才算是成功的。因为,这种共同的目标不仅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还让学生更加明确了学习任务,把握了知识、技能。

三、及时、恰当的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

及时、恰当的评价是为课堂增色添彩的必不可少一环,评价的反馈更重要,把评价沦为形式对课堂的破坏力极大。在学习中,可以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进行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侧重在学生的接受程度、反应情况和参与意识等的检测与记录,要针对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讲、学、练,让评价得到落实。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作品演示评选制定相应的评价细则,量化每一项评价指标。

在课堂上准确地评价学生,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学的阶段性评价都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信息技术课堂的操作性很强,教师对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及时给予反馈、评价可给他们的操作进行指导,如“你真棒!”“不错!”“你的想法太有创意了!”“Verygood!”等这些语言的使用能给学生一种肯定和希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更加明显,也相应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外,评价要有针对性,多样性,教师要善于捕获每位学生身上的点点闪光之处。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地评价呢?我认为在目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基础知识、技能上去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否完成了课堂中所安排的任务,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2.协作能力的评价。小组内任务的分工合作是否合理,任务的总体完成情况如何,各小组成员是否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彼此间的相互协作是否可以促进组内成员的共同提高,每个成员的知识是否都达到了巩固,是否锻炼了操作技能等。

3.创新能力的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构思是否新奇,作品设计是否美观,是否综合利用了所学知识技能。也就是教师要提倡、鼓励学生作品要有自己的风格、个性,不能一味模拟他人。

在每堂课结束后,假如教师能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在头脑中放映几遍自己的上课步骤,尤其是细节之处,找出不足和“自得”的地方,然后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扬长避短。如此,就能为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做好长期储备战,使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益日趋完善。

总而言之,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主创新,克服一切不利的因素,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张筱兰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民族出版社。

[4]《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