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王燕

四川省阆中市凉水镇护山中心学校637471

一、教师自身要提高基本素质,更新教学观念与角色转变相结合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是教师的高素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广泛涉猎以求“博”,学习业务以求“专”,加强教研以求“精”,科研开路以求“新”;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习,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教师绝对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你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要精心地钻研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建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尽可能地提高。

二、课堂教学关键在学生,狠抓培优辅差学习相结合

首先要找准切入点从班风着手。由于班上男生多女生少,整顿班风班纪不容忽视。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先在班级管理上狠下功夫,因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每一个学生息息相关。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有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有活跃热情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有安静有序的纪律,只有培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才会有高的教学效率。

其次要找对关键点在培优辅差上狠下功夫。对优生要求严格,一贯要求他们把自己放在最高的位置上,高标准,严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优生,学完课文,多做拓展,可以是写一写,可以是画一画,也可以是找与之相关的内容读一读,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再就是作业中学生同样的错误,要弄清出错的原因,以后不再错就可以了,让他们逐步改掉粗心大意的缺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要使他们增强自信,让自己的潜力发挥极致,不断进步。

教学质量的提高决不能忽略对差生的培养。师爱是永恒的,也是无限的,与学困生谈心交心,实施情感教育。主动找差生谈心,了解其思想状况,了解差的根源,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对他们关心爱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明确奋斗目标,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帮助他们走出低谷,不断增强自信,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注重与家长随时电话联系,这样便于我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做到家校密切配合,监管到位,教育好孩子。

对学困生做到了不抛弃、不放弃,善待他们、厚爱他们,耐心地教育他们,真正做到以情动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厌学为乐学,让他们都能在“我努力,我进步”的美好愿望的激励下,逐步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做到全班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三、课堂教学以趣为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精神相结合

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根本的是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于思考、探究的开放性作业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注入学习情感,利用学习意志,这将是我们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几乎为零。而当今这个“适者生存”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光有理论知识是寸步难行的,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那就从母语课堂教学中开始吧!“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同时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是激发学生兴趣之一。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即黑板和粉笔)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教师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而碰撞产生的多彩火花。在实际教学与课改实践中,教师要努力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真诚欣赏、仔细聆听,让我们的课堂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喜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