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模式研究

杨安

新疆自治区矿山救护基地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63

摘要: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是整个应急救援体系运行的基础,要确保应急救援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行,必须保证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合理设置。但是实际中,许多煤矿企业的应急救援组织结构模糊,功能不明确,极大的影响了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因此,对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组织进行分析,建立可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对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和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煤矿救援;组织结构;组织构建

煤矿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快速启动和高效运行,必须富有组织性和条理性,而煤矿事故应急系统的研究正是探讨了在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人员组织结构的安排、应急专业队伍的建设以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问题。但就目前的煤矿企业事故应急救援研宄而言,只是做一些初步的理论探索。与此同时,煤矿应急救援的发展正面临极大的考验。

一、我国煤矿救援组织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说由于我国煤矿救援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其组织模式主要采用矩阵式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在直线职能式组织和项目式组织结构基础上,由纵向职能和横向项目两套系统交叉组合形成的二维复合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企业在适应复杂、动态的环境过程中对组织结构进行创新的结果,非常适用于时间相对紧迫的复杂工程管理。在复杂、动态环境中,工程管理负责人在进行决策时会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应对这些动态复杂的变化环境,需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判断和多学科的技术知识背景才能做出准确的回答,而且这些新的、变化着的问题又需要迅速处理。矩阵式组织机构是个灵活的交叉混合组织结构,其成员由来自多个不同的职能部门技术人员组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把每个成员有机融合为一个实体,充分发挥各个不同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智囊的作用,分析动态多变的工程环境,掌握其中的变化规律,集中各个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制定出可行的操作方案,确保每个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这种团体协助机制有利于工程负责人应对以上复杂多变的环境。

除此之外,矩阵式救援组织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救援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因为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单位,只是为紧急救援而来,所以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困难,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这种人员上的双重管理是矩阵结构的先天缺陷。其次是会出现不同救援部门之间的救援冲突,在矩阵式结构中经常会出现因协调能力不足而导致的问题。另外在应急救援中,参与人员大多临时来自不同的部门,因此救援人员有临时观念,责任心不够强,影响了救援工作的开展。

二、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模式的优化

针对目前常用的矩阵式救援组织结构,笔者认为应该在煤矿企业层面,均建立常设性应急机构,该机构的职责包括平时和战时两个方面,在平时协调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以实现应急管理的平战结合,从被动型应急到主动型应急处理转变。在平时,能够协调各相关单位做好应急救援的建设工作,在战时,迅速调动各应急单位进入应急角色,提高应急救援组织成效。具体优化结构如下图1所示。

图1:基于多功能的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

1.日常应急建设部门

日常应急建设部门包括六个功能单元:应急预案管理、救援队伍培训、职工应急培训、组织机构、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应急预案管理单元负责预案的制订、维护、更新和启动等功能,是煤矿企业在自身事故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科学预测事故发生时的状态,查明企业生产系统中的风险,制定所有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应急救援预案尽最大可能将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应对方案的确定性。

救援队伍单元培训负责救护队的培训以及模拟演练等职能职工应急培训负责除救护队外的所有煤矿职工的应急知识、技能培训。培训和模拟演练对于增加整个企业的应急素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一切应急救援行动的源头。要确认培训和应急演练贴近实战,不讲大道理,只为增加职工的自救技能和救人技能、深化救护队的救援水平。宣传教育单元的主要职能是与媒体沟通、对职工家属宣传,以及战时职工家属的安抚等。制度建设是根据应急预案的规定,建立健全整个煤矿的制度,保证应急救援各项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

2.应急救援任务部门

应急救援任务部门主要是针对已经出现的危险情况,建立的常设性救援组织。组织指挥单元主要承担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管理协调等方面的工作,是应急救援行动时的神经中枢。救援队伍单元包括救护队和现场医疗小组,前者将受灾人员从井下救出,后者将承担救出人员的现场急救。而在救援指挥过程中,还要畅通信息渠道。事故发生后,信息沟通极为重要。职工家属一旦知道亲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便会陷入极度恐慌之中,为了了解亲人的信息,人们必然要到事故救援指挥部去询问信息。当人们获得的信息不足时,无法了解亲人的准确状况,就会引发更大的恐慌,导致公共事件的发生。因此,救援行动开始后,应急救援指挥部门要及时的公布救援进展情况。与此同时,科学调动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启动以救护大队、救护中队以及矿救护小队为骨干、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技术支撑,保卫、宣传等为后勤的应急救援系统。

3.善后恢复与重建部门

应急救援现场行动结束后,到企业恢复生产前,这个阶段都属于善后恢复子系统的工作范畴。煤矿事故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破坏,对整个社会稳定或企业生存和稳定造成极大的影响。煤矿在经过事故总结和分析后,应尽快进行生产系统重建、更新损坏设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重新生产。该部门还承担伤害职工安置工作,应急救援现场行动结束过后,煤矿应该对受害者进行补偿或赔偿,要克服以前有纯经济补偿,并要调整好受伤职工的工作,努力做到以人为本。由于长久以来,国家赔偿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对伤亡人员及家属安置工作不够重视,从而出现对立现象,引发相关群体性事件的多发,使得应急救援成效大减,也使得整个社会对煤矿企业更加的不信任。在该系统中还需要对已经发生事故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不断的积累经验,为未来降低事故发生率提供参考。

三、小结

煤矿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建立常设性的,科学的应急救援组织能够提高应急救援成效。本文以煤矿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和组织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对煤矿常设性应急救援组织构建和部门功能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军波,郭德勇,王立兵.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模式研究[J].煤炭学报,2012,04:664-668.

[2]袁智,郭德勇,姜光杰.煤矿应急救援矩阵式组织结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03:72-74.

[3]吴兵副,水林娜,卢本陶.煤矿重大事故组合式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5:121-125+146.

[4]张军波.煤矿瓦斯爆炸应急救援组织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