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校长,我深感责任重大

/ 2

作为校长,我深感责任重大

朱建民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

2009年9月4日,清晨的一场秋雨,把北京的空气洗涤得格外清新。这一天对于我们三十五中的全体师生来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一大早,温家宝总理便冒雨来到学校,来到了教育最前线,和孩子们一起听课、一起吃食堂,还和一线教师一起座谈。直到今天,师生们都还深深地沉浸在见到总理、与总理交流的兴奋和被总理关怀的幸福当中。老师们都说,“这是我们在这个教师节收到的最珍贵的节日礼物”!

三十五中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的历史老校,其前身为李大钊等革命先驱于1923年创办的志成中学。建校之初他们就明确定位了学校的办学宗旨:改变民族落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栋梁之才,有志者事竟成。如今,在志成精神的引领下,我们构建起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课内外相结合,家庭社会为依托”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框架,走出了一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特色发展之路,并于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学校现有58个教学班,教职员工270多人,分为初、高中部两址。

不过,在北京,我们35中并不是最优秀的学校。温家宝总理选择在教师节前走进学校,就是想到一所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中学调研,到真正的一线看看,了解最真实的中学教育。在此之前,温总理曾明确指示三个不变,即:课表不能变、教师不能变、学生不能变。意在通过调研,真实地了解从2004年开始的初中课程改革现状,为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收集更多的信息。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的亲切关怀。我想,这是我们学校的荣幸;我们教师、学生们的荣幸;更是我们国家教育界的幸事。

作为35中的校长,我全程陪同并见证了总理走进35中的点点滴滴,我在为大国总理“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到教学一线调研、到课堂做学生”的举动感动之余,也被总理深入基层,务实、朴素的作风深深感染。今天的发言,我特意选取了总理在座谈会上的三句原话作为引入,结合35中的办学实践,与在座的各位分享我的思考与体会。

“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总理朴实而真切的话语,让我们倍受鼓舞和感动,但同时也更深感自己的使命艰巨,责任重大。

在35中,所有的教职员工都知道一个“双肩理论”——“我们一肩挑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另外一肩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挑着每个孩子的前程”。这是我常跟老师们说起的一句话,也是我用以督促自己、督促老师的一条重要准则。我深知,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因为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兴亡。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育工作者才能有信念、有责任、有激情;才能真正把教育事业当作人生大事,全心全意,坚定不移,无怨无悔。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下午举办的座谈会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并提出了四点要求,即“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

总理的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要求明确,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的改革及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切实将总理的关怀与期望,转化为投身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行动,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其实,作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单位,三十五中一直有着良好的积淀和坚持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近年来,三十五中遵循教育规律,制订并实施了“注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重,学科教学与实跟活动相结合”的课改原则,强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以“勤、教、礼、善、诚”为育人目标,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我校的学案导学教学法。

高水平地实践新课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在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落实三维目标,设计难度达当、探索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所谓的“学案”,就是我们老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来设计编写供教学之用的导学材料,涵盖着知识点、学习网络、能力要求,条缕清晰。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表现得热情极高:提问、查找资料、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甚至社会实践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课堂结构,使他们在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中得到更多的知识。

以学案作支撑点,将四十五分钟课堂向课前、课后有效地进行了延伸。真正地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效果很明显。如今,学案式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地运用到了三十五中的各个学科。

与学案式课堂教学模式一样,我校的许多老师都正在自觉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总理在近一个小时的点评课过程中就充分肯定了我校老师运用的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性学习及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等做法,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我想,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

总理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三要以身作则,行为示范。”这三点希望,从社会责任、治学态度、道德情操等方面,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师德精髓,指明了为师从教的正确方向。我们要以这三点希望自励自勉,努力成为兼具人格魅力学识魅力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对学校的持续发展、对素质教育的推行,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成功了,才有可能换来学生的成功;学生的成功才能证明学校是成功的。在这样一个链条上,教师是最主要的。

首席教师制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建立首席教师制的初衷,是要为优秀人才创造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这个制度规定,每个教研组组长和备研组组长就是这个年级、这个学科的首席教师,他们不仅在学科教学、教育科研上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应当是学校

“师德的表率”和“育人的模范”

首席教师就像是乐队的“首席演奏”,能在整个团队中起一个“定音”的作用。我们的首席教师不光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他要承担整个学科团队的组织建设任务,而且还要担负起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

同时,我们在学校大力弘扬“为人师表,以人育人”的八字师德;进一步明确了“设施一流,并不等于一流的学校,只有质量一流,校风一流,管理一流,再加上一流的硬件设施才能称得上是一流的学校”这一学校发展观,以及“我爱我校,幸福伴我每一天”的学校共同愿景,在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三个服务,即:教师为学生服好务;干部为教师服好务;学校为社会服好务,并将“以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满意不满意;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满意不满意;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和评价教师、干部和学校的客观标准,以此为学校设计出了一条优质教育的发展之道。实践证明,服务深化了我们的工作;服务沟通着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在服务中我们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设了一条阳关大道;在服务中,我们为共建和谐社会的大厦添砖加瓦!

记得调研结束在送总理上车时,我诚挚地向温总理表达了我作为一位中学校长的决心:“有您这样的总理,中国的教育一定能更好地发展。作为校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这是我内心最深切的感受。只有教育兴、人才兴,才有经济兴、国力兴。我们作为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不断深刻反思中,奋然前行。

(作者:朱建民,现任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他狠抓两支队伍建设,狠抓校风学风建设,狠抓校园文化建设。他提出学校管理“三个服务”的思想和“三个满意不满意”的理念,即:老师为学生服务、干部为教师服务、学校为社会服务和以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满意不满意、以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满意不满意、以社会对三十五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老师、评价领导、评价学校的客观标准,打造一支求真务实、不尚虚浮、竭智尽力、倾心治校的干部队伍。他提出为人师表、以人育人的八字师德,精心打造一支爱生敬业、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他始终把全面育人放在首位,提出“勤、孝、礼、善、诚”的五字学德教育主旨思想,注重用中华传统文化文明的精华培育新时代的学子。在他的带领下北京三十五中正在快速成为一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