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德课堂如何打造有效动态生成

/ 1

在品德课堂如何打造有效动态生成

孟祥福(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中心校,内蒙古扎鲁特旗,0291

新课程下的品德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品德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是由品德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关注品德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需要我们教师更理性地理解与实践。只有在预设的前提下,关注学生动态生成的知识、方法、资源,才能使我们的品德教学真正地提高实效,让课堂显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景象,使课堂显现出浪花闪耀、高潮迭起的精彩。

一、精心预设,打造动态生成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品德课要生成精彩,增强实效,其教学过程还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的。教学的动态生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充分预约的精彩生成。只是教师在预设过程中,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这一新理念上来,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情境、备生活、备自己,还要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这样,才能使预设更有深度和广度,课堂教学才能得以生成精彩。

如我教学人教版的《家人的爱》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当地农村有些还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实际,肯定会有学生不被家人所爱的。果然,我播完课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和爱护自己时。忽然从教室的某处传来一位女学生的自言自语声:“我的爸爸就不爱我”。说话声虽然很小很轻,但我还是听见了。于是我问她,“你的爸爸为什么不爱你呢?能告诉我吗?”,这女孩说“嫌我是个小丫头,长大了要嫁给别人的。”全班的同学都笑了起来。但我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充分利用这一生成资源,让同学们帮助这位女生找到爸爸最终还是爱她的,改正她对爸爸的片面认识。

品德课程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说真话,表真情,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应尊重孩子的理性思考,与之平等对话,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利于孩子们德性进一步建构的生动情境与鲜活的课程资源,这样才能将孩子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都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二、敏锐反馈,推进动态生成

尽管教师通过精心预设开放而有弹性的教案,已经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预设,但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关注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关键在于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流程,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生成和推进。

我在上《风儿吹呀吹》时,当讲到风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时,让学生思考:风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和快乐时,大多数学生答到:电扇产生的风给人们带来了凉爽,风发了电给人们带来了光明,风使风车转起来为我们带来了快乐等。可只有一位学生答:“我要让风送水给在沙漠里口很渴的人”。我面对这位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没有“稍纵即逝”,而是带头鼓掌表示赞赏,并说:“你不但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探索的好孩子,而且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学生露出喜悦的笑容,这样的赞赏和评价就能激发和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使这一生成性资源“熠熠闪光”。

三、有效评价、提升动态生成

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因此,教师不能受自己教案的限制,而应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通过适时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及时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也是真实的和有生命力的。

如教学在《家人的爱》这节课上,我请来了家长与学生一起上课,采用家长与孩子对话的交流形式,使课堂上到处可见情真时的泪水,意浓时的微笑。可就在此时,一位父母离异的学生伏在桌上痛哭失声。而对此生成性资源,我没有按已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按部就班地继续进行教学,没有因学生“干扰课堂”而批评这位学生,而是走过去给了他一个最温暖的拥抱,用自己的行为代替了“语言评价”,使这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在得到老师关注和关爱的同时,也树立了生活的自信心,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总之,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的预设与生成,需要我们教师更理性地理解与实践。如果没有课前科学的预设,以及教师灵活捕捉有效生成的能力,那么,课堂上的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就无从谈起,我们教师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才能使我们的品德教学真正地提高实效,让课堂显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景象,使课堂显现出浪花闪耀、高潮迭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