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电子相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制作电子相册

齐岩霍旭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二初级中学教师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二初级中学教师

课标要求与分析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课标要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让信息技术能够为自身服务。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安装软件并通过软件学习进行电子相册的制作,涉及的内容有图片、音乐、边框及片头、片尾的制作。

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能,学习水平为掌握,学习内容是软件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第二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能,学习水平为运用,学习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为《软件的安装与卸载》一课的拓展性学习,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实际所需,特设计此课。本课以介绍家乡美景为主线通过制作电子相册,让学生了解软件安装的方法,掌握制作电子相册的基本方法,从而体会多媒体制作的方法。

学情分析

优势:八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动手能力较强,并且对于幻灯片制作有一定的操作基础,能够进行初步的图文混排。

劣势:理解能力稍弱一些,对于素材的整合应用及审美能力上有待提高。

教学重、难点

课标要求: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教材分析中指出:“让学生掌握制作电子相册的基本方法”,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电子相册中插入图片、音乐、边框的方法。

课标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八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稍弱一些,对于素材的整合应用及审美能力上有待提高”,所以通过对课标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素材的融合突出主题。

学习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通过创建文件夹及图片的保存操作,学生掌握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

2、通过具体操作学生能够掌握电子相册的安装及制作的方法。

(二)能力性目标:通过对画面的设计,能够把各种素材组织到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完成电子相册的制作过程,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及审美能力。

教学流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预设时间:3min)

同学们,大家平时看《奔跑吧,兄弟》吗?当摄制组带领我们在城市穿梭时,你想让他们上哪拍摄?美丽富饶的红兴隆是外人所不了解的,因此,我做了一份电子相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同时请仔细观察,相册里都出现了哪些素材?

学生欣赏范例并回答问题。

【点评:以学生喜欢的娱乐节目切入到本课的主题,以红兴隆景色为主线带学生领略家乡美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二:探求新知(预设时间:30min)

任务(一)创建个人文件夹(预设时间:5min)

1、创建文件夹

图片

姓名音乐

电子相册

2、将文件接收柜中的文件进行分类保存

此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师给出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在D盘下创建个人文件夹,然后将老师传送至文件接收柜中的素材进行分类保存。各组成员互帮互助,完成最快的小组给予鼓励并加分。

【点评: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此项任务,学生在巩固新建文件夹这个操作的基础上,提高了操作速度,并通过对素材进行分类保存进而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任务(二)解压文件并安装(预设时间:6min)

1、解压到艾奇

2、安装——目录——艾奇

3、运行

任务布置完毕后,教师时行巡视指导。并请完成较快的同学进行操作演示,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安装过程,通过具体的操作,学生了解解压和安装的基本路径,掌握正确的软件安装方法。

【点评:给出具体的路径进行软件的安装,看似简单,但涉及的内容广,比如自带的捆绑的软件、软件的安装的位置。此项任务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如何在安装中解决出现的问题】

任务(三)插入图片(预设时间:10min)

1、添加照片(5张左右)

2、编辑效果:效果设置、添加文字、点缀图、画中画、加边框

通过课前录制的微课展示编辑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如果忘记了操作方法,可进入桌面文件接收柜中找到视频再次观看。学生根据软件中自带效果设置,逐一进行操作演示,选择最合适的效果选项,提高学生对素材的整合能力。

【点评:通过微课展示电子相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操作的氛围当中,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任务(四)完成制作(预设时间:9min)

1、添加音乐

2、设计片头片尾

3、开始制作

4、效果预览

5、完成

学生利用酷狗等软件确定所选音乐的时间然后进行添加,并根据制作内容进行片头与片尾的设计,形成一个完成的视频。

【点评:完成音乐的添加后,进行片头与片尾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完成一个电子相册所需要的基本步骤,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的选取,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活动三:作品展示(预设时间:5min)

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广播学生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并评价。

【点评:作品展示这个环节锻炼了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能够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活动四:总结归纳(预设时间:2min)

1、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回忆总结

2、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点评: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并把学生在本课中产生的新问题放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总体点评

超越教材,贴近生活,激发热情。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面对枯燥的事物,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而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则会乐此不疲。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是与丰富多彩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要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当中,给学生创设一种“用中学,学中用”的学习环境。电子相册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有了强烈的求知动力,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快得惊人,而且兴奋的心情使他们乐于和其他同学交流。很快这些素材就被同学们施以无限的创意和独特的个性。

学科渗透,综合运用,培育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只是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实际上信息技术学科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内容,可以尝试将其他学科的内容引入信息技术课堂。这堂课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提高学生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网络探究,开放时空,拓展评价。通过网络自主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时间,使用时因人而异,有快有慢、可跳跃、可重复地进行。改变了“教师演示多,学生自主学习少,不管会不会,大家齐步走”的现象。由学生自己操作计算机进行自主探究,组内和组间合作探究,使学生有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机会。学生活动的同时,教师适时反馈各种信息,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和个别辅导;对学生的活动及时予以积极的评价;对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思维的闪光点,创作性思维的火花及时地予以赞扬和鼓励。

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只能完成一个粗糙的作品,课后学生可根据个人喜好再次进行修改、完善作品,把它上传到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