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类”诗歌解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描写类”诗歌解读策略

宁红丽

宁红丽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266112

《考纲》中对于古诗鉴赏的要求是能“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描写类”诗歌既可以从表达技巧角度考查描写方式,又可以从思想内容角度考查描写内容及表达思想,由此成为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那么,该如何解读“描写类”诗歌呢?我们从考查的三个角度来探讨一下“描写类”诗歌的解读策略。

一、考查描写的内容

即:描写了什么?

如: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途,归而授徒。

问: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前两句即“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两句。将这两句的内容铺述开,所描写的情景就是: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可见,对于考查描写内容的题目,我们只要理解诗句,将诗句的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形象描绘出来就可以。

二、考查描写的技巧、方式、角度及其效果

即:如何描写的?妙处何在?

如: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问: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若将问法稍作修改,变成“这首词描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那么,我们需要回答景物自身的特点,比如静谧、比如有着鲜明的色彩等。现在问的是“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那就要考虑运用了什么手法,采用什么顺序,是否绘形、绘声、绘色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梳理出本题答题要点:①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②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③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

总的来说,对于考查描写的技巧、方式、角度及其效果的题目,我们应在读背景、联诗文、重注解的前提下,明确所用手法、角度等,先总的直接答出,再结合诗文进行具体分析。通常,我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内外、俯仰等;二是考虑是否用了白描或五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感觉)结合来绘形、绘声、绘色;三是考虑是否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或正反衬托等。

三、考查描写的原因、目的、作用

即:为什么这样写?

如: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助我们对古代诗歌中意象的积累,我们知道,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这也就是作者描写杜鹃啼叫声的用意所在。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游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可见,考查描写的原因、目的、作用,需要启动我们的知识储备,对诗词中描写的意象或典故要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整体把握诗歌,看所考查部分与整首诗的内容、主旨有何关联,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