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高效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高效课堂,高效成长

梁雅萍

梁雅萍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崇文中学265500

当前,“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席卷了烟台的中小学教育,它全面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一起烙下了烟台教育走向内涵发展之路的时代印记。如何在课程改革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呢?有句名言叫作“实践出真知”。几年来,我不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体验着高效课堂的理念与精髓,努力将理论的知识与实践的知识在生动鲜活、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水乳交融,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一、在求变、思变、施变中教学相长

高效课堂的基本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和谐、高效发展”,显著特点之一是着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将授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何为探究式学习?以我一名普通教师朴素的理解就是:改变学习活动中的“单边主义”,即变活动主题的教师纯预设性为教师预设与学生生成相结合,变活动材料的教师提供性为师生的共同参与性,变活动目标的纯知识性为情感、兴趣、能力、知识的整合性,变学生间接经验获得的被动接受性为直接经验获得的主动实践性。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充分自立、独立的学习过程。

以《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为例,当教学这课接近尾声时,我请学生结合全文,归纳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人物性格特点。学生A说:“菲利普是个典型的小市民,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处处在模仿上层人物,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学生B说:“菲利普的妻子克拉丽丝是个精细、刻薄、泼辣的女人。”学生C说:“菲利普夫妇虽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但他们的灵魂已经被金钱腐蚀了。”学生D说:“于勒是一个身世浮沉的、已沾染上社会恶习而最终‘咎由自取’的人。”学生的分析正合教参,看来,前面的引导、讨论和分析是到位的、成功的,一切水到渠成。我正准备总结,一个不太响亮的声音传来:“我认为于勒是值得同情的,作者写菲利普夫妇的无情正是为了引发读者反思,反思我们不要失去对人真诚的爱心和同情。”大家把目光集中到她身上,是学生E,一个平时不爱发言却喜欢发表不同见解的女生。今天,她的问题让大家一惊,然而我又看到了许多学生眼睛里因为这一问题而散发出光彩。

一方面,我心想:已经水到渠成了,要不要再展开?这个问题有没有意义?我原先没有准备到这个问题,会不会把握不住?这个问题较复杂,能不能驾驭得了?然而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个“火花”来之不易,不能轻易否决。放过它,可能会丧失一次绝佳的教学机遇;否决她,更会打击她的积极性。既然已经出现了,不如因势利导,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于是,我趁机引导全体同学围绕于勒有没有闪光点展开讨论:“他是不是就是一个一无是处、令人讨厌的家伙?”

问题提出后,全班议论纷纷,我也不时点拨、引导,现将学生的讨论归纳如下:

1.于勒并不是那么无情,他到美洲之后,经济上略有好转就写信回来,表示愿意赔偿哥嫂的损失,表达了他对哥嫂的怀念之情。

2.他破产之后,又给哥嫂写信。这封信虽然简短,但是细心体会,实际上是挺感人的。他隐瞒了自己破产的事实,不想让哥嫂担心他的健康和前途。他还希望赚了钱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家乡,和哥嫂“一起快乐地过日子”。可见他的内心深处充满着对亲情的渴望。

3.后来,于勒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却没有回到哥嫂身边来,不愿意成为他们生活的负担,这与“我的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我被学生深深地感动了。本节语文课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形成的一堂超出原先设计的课堂,课堂上学生们一个个精彩的发言出乎意料,让我惊喜不已,看到了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

二、在三维合一理念的构建中促进成长

高效课堂的一大教学原则就是“三维合一”,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交融与综合。以综合性学习形式出现的探究式学习就是三维合一的最佳表现舞台。新教材以由点到面的综合性活动展现在我们面前,每个活动都有它不同的领域重心,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于是,我力图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突破自身教学的局限。在学习内容上,要关注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各个领域;在方法途径上,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如科学探究、发现学习及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

三、在反思中实现螺旋式的成长

什么是教学反思?“反思”指的是“反向思维”或“反过来思维”,意即思维反过来对自己的行为反复思考,它遵循了从一般反观个别、从结论到前提、从结果溯原因的方法。反思是教师有意识思考、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体现。

反思什么?如果反思仅仅停留于自身教学行为或教育教学知识和技术,就只能是一种浅层次的反思,不能推动专业发展。只有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信念和行为意义进行深刻的反思,才能使自己真正洞察教育行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行为表现能有助于扮演好教师的角色,重构新的专业实践知识。

如果蚕蛹一味贪恋茧的温柔束缚,就永远也不会有破茧而出、化蝶起舞的绚烂和美丽。成长是一种痛,它需要有质疑否定、解构重塑的勇气与智慧。“我不是一位完美的教师,但至少应该无限地接近它。”每当我一有所得,总不会忘记要及时反思其中的得与失,教学设计、教学故事、教学反思、案例设计……成就了我的高效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