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技术发展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基础工程技术发展综述

胡斌

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基础工程技术发展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详细分析了基础工程的主要技术,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基础处理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建筑;基础工程;技术;发展

1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基础工程技术的应用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基础工程技术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建设的最终整体效果。

2基础处理工程技术的问题

2.1施工准备问题

施工准备直接影响着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但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对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视,没有在施工之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例如,施工人员配置不合理、施工材料堆放不合理、施工设备不完善等问题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施工进度,导致工业与民用基础工程不能够按时完成。

2.2施工材料质量低下

施工材料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对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因为建筑市场竞争剧烈,这就导致一些缺少工作本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施工部队在详细施工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充次好的建筑材料。材料不只抗压才能较差,并且达不到施工质量的规范要求,然后对全体工程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因为规划人员没有正确对施工材料进行标注,然后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材料运用的问题。

2.3施工工人的整体素质不高,监管力度不够

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离不开人力的参加,工人的施工技能是否工业与民用契合施工标准,专业本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基础工程的施工质工业与民用量。施工工人作为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主体,施工技能的差异与工业与民用挥程度都会对施工质量的好坏发生很大的影响。现在,工业与民用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中的施工工人都没有收到专业的施工训练,对工业与民用施工进程中的施工工艺没有充分的了解,不能确保施工进程的标准工业与民用性,容易忽视施工中应该留意的细节,从而对施工质量发生不利的工业与民用影响。

3基础工程的主要技术分析

3.1基坑作业的技术措施

现在基坑的施工主要是机械作业,作为机械设备可以进行有效大面积的开挖,但是对于这些基坑的末节细稍还是需要人工完成。在进行基坑作业时需清除相应的障碍物,例如,地下可能存在供水管网,电缆、光纤等,在施工之前需要及时标记,可以移除作业区域的尽快移除,不能移除的需要准确标记。需要晚间施工作业基坑的,需要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其中。在基坑的标高低于地下水,在基坑作业之前需要对当地的地下水进行有效的减压处理,不然容易出现地下水倒灌基坑,最终使其无法作业,一般减压的标准是将地下水面低于基坑地面0.6千米。

3.2回填土的技术措施

在挖基坑作业之后,都会有回填作业过程。开展这一作业之前需要对基坑底部进行有效的清理,清除其中的建筑垃圾,防护回填土不实。在关键的基坑回填作业之前,需要进一步确定相应填土的最高干度等主要系数,在一些管沟处回填作业时,需要对其中的水网、内部加固之后再进行回填作业。正式的回填作业需要对填充层数、厚度、压实次数等参数进行有效设计,保障其压实度。

3.3支撑技术

所谓支撑技术就是在高层建筑没有建成完工前对一些需要有支撑的部分进行加固处理,以满足现在的应力平衡问题,关于支撑技术主要作用就是保障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不存在楼板的坍塌、外墙的脱落等等,保障施工过程中一线技术人员的施工安全,保障施工作业周期的按时完成,需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等特点。现在比较常见的支撑技术主要有钻孔(冲孔)注桩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最为根本的要求就是进一步提高整个建筑在相应高度上的平稳性。所有的高层建筑都需要有支撑技术保障其平稳性,但是每一个高层建筑在具体支撑技术方案的设计中都存在很多不同,综合所有因素才能进一步设计出具体的支撑方案,保障其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时也不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等。

3.4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技术是一种现代的建筑施工技术,与传统的混凝土专业流程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首先是在水泥的截面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在刚性和抗断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优势,基于以上两条特征,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这个技术中具体含有无粘结工艺,这种技术工艺可以有效促使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是深远的。

3.5建材连接技术

建筑材料不可能是整体性的,一定会出现一些钢筋之间的连接问题,出现一些管道之间、楼板之间的连接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有建材的连接技术进行有效的处理,这种技术的难度在于需要连接的各种建材之间存在一定的尺寸、形位等方面的误差,这些误差的控制可能就是这些连接技术关键的环节,只有严格控制建材之间的误差,才能有效保障最终的有效连接,同时连接技术中还存在一个困难点就是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变形,连接部件之间的变形需要充分考虑在连接过程之中,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相应的连接问题。主要的连接技术就是钢筋之间的连接,主要运用的具体技术就是带肋套的捏合工艺技术。这样的工艺可以实现接头较好的力学性能。

4基础处理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4.1建立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要树立施工图规划文件检查准则,在施工开始前要对规划图纸检查基础处理和结构规划是否合理、安全,是否依照通过同意的初步规划文件进行的施工图规划,施工图规划文件没有到达规则的规划深度等。然后要树立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监督准则,监理单位要对预制建筑构件、原材料、混凝土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最终要树立工程质量检测准则,受托付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要不受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影响,对地基基础工程中的桩的承载力施行检测,检测结构完结检测业务后,出具检测陈述。

4.2采取预控措施

采取预控措施是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应积极采取工程预控措施。一是建筑施工单位应对桩基定位进行全程检测,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处于正确的位置,避免因位置错误而产生质量问题;二是建筑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桩成孔的控制,严格检查成孔的位置和成孔的质量、嵌入深度、垂直度等,及时处理工业与民用建筑基础成孔存在的断桩、位置错误等问题;三是建筑工程单位应及时清除桩基周围的障碍物,对桩基上的油污、杂质等进行清理,并用硫磺胶泥对桩基进行处理,避免桩基开裂脱落,进而保证桩基质量。

4.3基坑监测方面

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有必要进行必要的变形观测,清晰支护改变状况,根据监测成果,并恰当结合工程的地质条件,合理调整支护参数。监测使命主要是调查底层位移、地表开裂、渗水、漏水等方面的状况。监测点的安置有必要合理断定地段,最好安置在支护改变剧烈的地段。在监测技能的使用过程中,有必要注重测量基坑的位移状况,并由专业的质检工作人员定期调查基坑的改变状况,调查内容包含开裂和渗漏问题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基础工程技术发展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基础工程技术应用工程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1):60-62.

[2]齐秋艳,李贞贞.浅析基础工程安全施工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01):115-116.

[3]张严明,于子忠,肖焕雄等.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J].水利学科发展报告.2016(2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