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浅议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法

赵娜

赵娜

(魏县车往镇中心校郝村联小河北魏县056800)

【摘要】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先声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心倾神往。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其中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法

1.采用提问的方法导入新课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采用有技巧的提问方法导入课文,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文章《猫》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否喜欢猫?猫有什么特征呢?”相信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展开热烈的讨论。这时教师再适时地提出:“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家里的猫是什么样的吧!”这样就顺利地把新课引入进来了,同时也让学生对新课文的学习产生了期待和兴趣,这种方法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教师找出了课文的关键处,找准了学生的兴趣点,进而通过质疑的方法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抓住文眼,切入新课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分析标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摸清思路。如教学《将相和》时,教师可启发谈话:“同学们,从课题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稍作交流后,教师总结从课题中的“和”分析,说明主人公将和相以前不和,

现在又和好了。然后,提问:“那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吗?”这样可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的教学内容中来。再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在板书课题后.可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课题,文章应表现什么?”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因势利导:那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阅读,找出表现五壮士“壮举”的内容来,这样抓住课题进行艺术性导入,引导学生设想,既激发了阅读期待,又能理解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3.情景感染激励法

情景感染激励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景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垫。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比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就用情景感染激励法来导入:“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了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就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很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食,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食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就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昕听那神奇的故事呢?”通过情景感染激励法的运用,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秀丽、奇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教授课文时也就易如反掌了。

4.悬念导入法

根据课文内容,巧设悬念,造成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就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窗前的气球》一课时,教师板书“气球”后问:“同学们,气球除给我们欣赏、玩之外,还有哪些作用?”“到底还有什么作用,让我们马上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这样设置悬念,将学生带入文本。

5.联系导入法

对于同一类文章,同一个知识点,同一种方法都可以作为联系点,在导课中建立这些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联系学过《赠汪伦》一文中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场面。今天,我们要学新课《送元二使安西》,它又是怎样的情境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学生便会运用自己对此类课文的经验投入新课的学习。

6.音乐、歌曲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激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用《小雨沙沙》这首儿歌导入。学生很快进入角色,陶醉其中。随着优美的旋律唱了起来唱完之后,我因势利导,学生在余音缭绕中人情人境、水到渠成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7.谜语导入法

猜谜语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无论猜对还是猜错,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很活跃。比如,《我是什么》一课,我用谜语导人:“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都不见。这是什么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执教《落花生》这一课,我也采用了谜语导入法:“胡须人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当学生猜出是落花生时,再引出作者许地山的笔名“落花生”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习之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是手段,学是目的,只要我们教师导入有方:导其动脑,即引导学生思维、想象、联想等;导其动口,即引导学生讨论、训练说话:导其动眼,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导其动手,即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写观察记录、画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能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也能在兴趣中形成。

参考文献

[1]高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导入法[J].课外阅读.新课程研究.

[2]刘玉茹.浅谈小学语文课的导言艺术[J].教师教育.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