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1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0例

刘明辉1李长安2

刘明辉1李长安2

(1明光市明东卫生院;2明光市中医院安徽明光239400)

【摘要】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将55例确诊非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25例,予以心律平口服。两周后予以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结果:疗治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等同于心律平,并且副反应更少,耐受性更好。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非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6-0097-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于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诊治门诊患者55例,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或乏力等症状,经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均确诊非器质性心脏病(经病史、体征、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单形、多源、多形、成对室性期前收缩频发,将该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2—82岁,平均53岁;对照组25例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5—83岁,平均50岁。两组病程最短者3天,病程最长者2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治疗组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石家庄以岭医药有限责任公司)3-4粒/次,一日3次;对照组25例,予以心律平100-150mg/次,一日3次;两组均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两周后予以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

2疗效判定

参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药理基地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判定效果[1]。显效:室性早搏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室性早搏减少50—90%;无效:室性期前收缩减少<50%或无变化。临床症状以心悸、胸闷等消失为显效,基本消失为有效,无变化或加重,或继发其它心律失常需停药者为无效。

3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4讨论

室性期前收缩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轻者可无临床症状,重者心悸、胸闷,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亦可诱发其它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频发的室性早搏多有临床症状,应予以治疗。临床上常用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该类早搏,但不良反应较多,而且III类药物不宜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室性期前收缩属中医“惊悸”、“怔忡”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常见气阴两虚、肝郁气滞、痰热郁阻、心肾不交等证型。而中医经络理论认为,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阴两虚导致心络的络虚不荣和络脉瘀阻所致,尤其前者是发病的关键环节[2]。络脉空虚则气血不畅、卫外不足,气血不畅则易致络脉瘀阻,卫外不足则外邪入干,故而致病。参松养心胶囊是吴以岭教授积多年治疗心悸病经验处方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制药工艺研制而成的中成药。该药在国内首先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心律失常的中医病理机制和治疗,突破了传统观念对该病病机的认识。该药主要由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炒酸枣仁、桑寄生、甘松、黄连、五味子等十二味中药组成,其中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生脉饮,以益气养心阴为基础,加酸枣仁、龙骨宁心定悸,山茱萸、桑寄生补肝肾以固根本,丹参、赤芍、土鳖虫、甘松以活血通络,黄连以泻心火宁心神,共奏益气养心、活血通络、宁心定悸之功。

实验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对氯化钙、喹巴因、乌头碱所致的心律失常,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心律失常程度,可明显降低动脉血压、冠状动脉阻力、心肌耗氧量和耗氧指数[3]。

临床报道显示该药能减少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并改善其引起的心悸、气短、胸闷、乏力等症状。笔者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等同于Ic类药物心律平,而且耐受性较好,未发现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6):405-413.

[2]吴以岭.“脉络-血管系统病”新概念及其治疗探讨.疑难病杂志,2005,4(5):285-287.

[3]吴以岭,络病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