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应急大数据体系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6
/ 2

关于构建应急大数据体系的探讨

陆晓彬

东莞数汇大数据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按照传统官僚制理念设计和运行的应急管理体制,很难克服自身纵向分工与现代应急管理对横向综合管理要求之间的根本矛盾。大数据技术及相应管理模式的出现,为消除这种根本矛盾,提高应急管理体制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提供了切实的条件。随着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在大数据技术和相应的管理模式基础上,有必要重塑整个应急管理体制的概念、机制。

关键词:大数据;应急管理体制;构建

引言

随着人口不断膨胀,雾霾内涝频发、暴恐等极端现象不断涌现,我国城市运行压力日益增加,城市运行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跨层级、跨部门的应急需求突出,传统的应急管理手段在解决突发的新态势、新问题上越发显得捉襟见肘,暴露出防灾和减灾能力的薄弱,以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短板问题。传统应急体制中“数据壁垒、条块分割,信息不畅、应急迟缓,主体单一、协作困难”等弊端日益凸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面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通过整合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和业务,研究、总结出规律性的应急管理的特征与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迫切要求。

1大数据时代的意义

1.1促进多种学科、专业的交融

大数据时代促使自然及社会的各个学科不再独立,而互相交融。各个专业的分工在传统时代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更加复杂,如果专业仍然分工,并且分工过细,就会导致许多问题出现,比如出现专业壁垒等。而在大数据下,人们就能够通过庞大的数据将复杂的关系网理顺,快速的找到目标数据并进行确认、分析等,从而使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得到解决。

1.2实现社会治理由粗放化向精细化的转变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库非常全面,社会管理的相关部门可以在庞大的数据中找寻自己需要的信息,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并且在进行社会治理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以及居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城市服务,实现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改变传统的粗放化的方式。

1.3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的传播非常迅速,一些信息在未证实真实性之前就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很容易引发公共危机。政府部门就可以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利用,在庞大的数据中找到社会的热点,找出危机发生的原因,为什么进行的传播,从而使危机的真相得到还原。此外,政府还可以根据民众在网络上浏览的信息记录等,对公众关注的热点进行把握和分析,从而保证决策符合民意,并且具有科学性。

2应急大数据体系的构建

2.1应急资源大数据

应急资源大数据主要包括专家数据库、社会化资源库、应急装备和物资资源库。各数据库要保证数据的定期更新,尤其是在灾害救援过程中,应急装备和物资资源库必须确保实时更新,以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专家资源库。专家是理论体系和救援经验的有力支柱。各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设置专家库,专家库中的人员可分为专职(即常备专家)和兼职,依据灾害类型设立不同专业的应急专家数据库,为各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专家信息服务。社会化资源库。庞大的社会资源是实现高效应急救援的“命脉”。建立集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等在内的社会应急救援资源库,可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完备的应急服务资源。应急装备和物资资源库。实时调配应急装备和物资是成功救援的有力保障。为实现救援资源的高效调配,建立应急装备和物资资源库,对各级应急管理体系中专业救援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及企业单位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进行有效的、综合的信息管理,可为事发地应急管理部门提供充分的应急装备和物资资源信息服务。

2.2提升应急管理的预测、预警能力

大数据为动态监控、应急处置、更科学的危机响应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政府可实现对安全、应急、卫生、消防等领域的数据全流程实时动态监控、预警与管理,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多维剖析、实时数据的迅速处理,建立预测分析模型,提升预警能力与应急策略,以提高城市应急管理水平。例如,在城市灾害治理过程,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预测灾害的发生;在事故灾难处理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在公共卫生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可以预测流行性疾病的传播;在社会治安领域,通过对舆情监控、政民互动、互联网平台等的数据挖掘分析,可以随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有效保障社会安全。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可以掌握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便采取有效的应急防范措施,助力传统应急管理从“重事中事后处理”向“事前预测预防”转变。

2.3整合机构和优化人才结构

现代应急管理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领域。传统意义上的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很难有效承担起现代应急管理事务的管理工作。这就要求在机构层面,不能将新的应急管理机构定位为普通的政府部门,而应该是兼具研发、咨询、服务和管理功能的高级别综合性机构。为此,有必要将目前一些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类机构和职能整合到新的应急管理机构中,如国家信息中心、中科院等机构的相关部门,以增强新机构的专业数据能力。而在人员结构和管理层面,有必要设置首席数据科学家这样的新职位,招募顶尖技术专家及其团队,为构建大数据基础上的中国应急管理系统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2.4政治优势和管理效率结合起来

近年来,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历次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好评。但是,应该看到,在机构层面最能体现这种政治优势的应急指挥部具有很强的临时性,但在应急事务的日常管理和危机重建等环节则难以发挥作用。在下一步改革中,有必要将推动指挥部政治优势的常态化和应急办的实体化两种趋势结合起来。为此,我国有必要切实提高应急办的地位,甚至建立新的应急管理部门,由党政一把手或专职副书记担任应急办主任,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新应急管理部门的定位,不应该只是议事协调机构,而应该是政府应急管理职能的具体承担者,在应急管理事务中拥有最大的权力,同时对应急管理事务负总责。

2.5向公共服务思维转变

传统的应急管理重视政治思维,在大数据时代,这种思维不可能被去除,但是其不再是最受重视的,服务思维是发展的趋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重民生,社会管理应注重对服务进行优化,使民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提高,而应急管理也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更需要保证服务的质量。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应急管理思维向公共服务思维转变。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问题一直存在,所以要在顶层设计、法律标准、资金保障、数据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大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过去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预防,向预防、处置和善后全过程管理转变,切实提高城市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闪淳昌,薛澜,张秀兰,等.中国应急管理大事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