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1

对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朱伯贤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柳州545000

摘要: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面临着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师资不足等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技能以及加强实训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效果,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科学,课时安排不合理

(1)受到中职两年在校、一年校外实习的教学安排的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在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时,只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其作为辅助课程进行安排,例如将其与基础会计课程同时开设。这会使得在教学时要兼顾其他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情况,影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效果。

(2)《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安排不足。由于在校学习时间紧凑,在设置课时过程中,往往只安排每周两节课的时间。学生只能通过每周一次的课程完成简单的凭证录入操作练习,很难实现熟练掌握系统各模块之间的关系,老师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部课程的讲授和演示。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软件种类、版本与教学实践需求不相匹配。(2)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比较薄弱。(3)教师教学与操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4)教学效果很难评价。

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演示教学,很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难集中注意力,不愿意去观察,更难以提高兴趣进行操作。(2)简单的重复操作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由于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强调让学生重复进行教师演示的操作,学生很少进行其他的练习或探究,也没有课后练习需要完成。这样,学生就无法开展自学和思考,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

1.针对企业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需求,设置合理的课程

(1)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性。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知识等课程内容,都与《会计电算化》课程有关,必须在完成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再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

(2)增加教学课时,让教师和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和演示财务软件的操作过程,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操作和系统结构,这就需要足够多的教学时间。

(3)综合考虑选择财务软件与配套教材。根据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电算化比赛的需要,在选择教学用财务软件和教材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让学生能全面了解财务软件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

2.加强教师《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水平

(1)开展综合培训,提高教师操作水平。可通过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培训,提高教师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知识;可聘请财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和企业有丰富经验的财会人员,给教师进行技术讲座和实践操作培训,让教师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也可以派教师到企业参加实际工作,让教师在实际环境中进行锻炼,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2)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寻找差距。教师可通过参加省市级技能竞赛,或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来检验技能水平。这些竞赛大多以行业要求作为比赛规则,赛题紧贴实际,无论教师自己还是学生都要求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

(3)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还与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有关。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视频,引起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制作教学短视频,做成微课,以网络传播方式向学生发布,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同时又能接受教师的授课,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乐于接受。

3.加强实训教学力度

(1)教学中设置模拟岗位,形成系统教学。根据财务软件的特点,可在教学中设置不同的岗位分工,如总账会计、出纳、记账、工资、销售、采购等岗位,按照岗位职责进行分工,让学生进行不同的业务处理。这样的安排,既能让学生了解系统操作的重要性,熟练各模块的操作,也能理解会计分工的重要性。

(2)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训项目。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将学生送到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开展实训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根据企业需要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一方面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安排,有效地完成实训教学;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软件的操作过程。

参考文献

[1]邓晓琴《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之我见》.新课程,2014,(5)。

[2]张奕畅《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职业教育,2013,(7)。

[3]邵晓茹《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究》.网友世界,2014,(13)。

[3]施黎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新探》.新课程研究,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