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张正将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733000

摘要: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高效历史课堂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目前的课堂,由于教师的功利性及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使得课堂效率比较低,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将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密切师生关系、协调学生关系、统筹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探索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真正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高效课堂途径史料教学教学方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高效课堂成为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提高历史的课堂教学效果成为我们历史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想办法提高历史的教学效果,需要在课堂45分钟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收获好的教学效果,我在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课改后在构建高效课堂进行了一些尝试。那么,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从目前部分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看,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相当陈旧。由于考试评价制度的存在,使得教师追求功利性比较普遍,大纲考什么我就教什么,对于大纲不作要求的内容就让学生课外去看或者根本就不去涉及这块“雷区”。新课程确立了教是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学生真正要学的,就是我们真正要教的。因此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境,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历史”的情境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主要有以下几步:第一步:教学目标要明确,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培养要具体。第二步: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围绕问题交流讨论。设问要有思维含量,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能让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探索,积极思维。第三步:交流展示。每小组要推选1-2名代表,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这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考查小组成员对知识的理解、概括和运用。第四步:反馈。及时纠正反馈,贯彻当堂达标的思想,做到作业在课堂,作业像考试,当堂反馈,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训练。

二、统筹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

1.目标导课堂,让学生有桃子可摘。目标导课堂指以完成历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观点来统率课堂教学。施行“有效”教学,我们要设置有效适当的教学目标,按照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

2.兴趣贯课堂,让学生感到有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贯课堂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至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1)灵活地运用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历史课的预习阶段:可用疑问启思、练习启疑等方式激趣,使“课伊始,趣味生”;课的展示阶段:可用任务分配、讨论交流、亲身示范、比较对照、举一反三等方式激趣。

(2)幽默的教学表达。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在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邓涛《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冯一下《史料、史实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第6期)。

[4]姚焕成《从学生的参与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