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王玉琳

(黑龙江省林口县人民医院病理科黑龙江林口157600)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胃镜活检和术后外科病理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胃镜活检以及术后外科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术前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准确率、诊断疾病分化程度准确率等均明显低于外科病理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方法诊断早期胃癌的结果仍有所差异,临床中可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以避免漏误诊率。

【关键词】早期胃癌;胃镜活检;外科病理检查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134-02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方式的不断改变,胃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是临床中多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胃癌临床症状无典型性,极易被患者忽视,因此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往往已经发展至晚期,不仅提高了治疗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手术的风险[1],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4.1±3.5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病程:2.9±0.5年;临床主要症状:6例上腹部不适、23例上腹部疼痛、9例胸骨后不适、5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上腹胀。

1.2方法

(1)胃镜活检

术前,全部患者均行胃镜活检,主要操作方法包括:利用胃镜仔细检查胃黏膜情况。当胃部组织使用肉眼较难判断时应行胃黏膜活检,活检位置应通过具体疾病类型进行确定;如果属于隆起型,则首先应去除隆起位置,选择胃黏膜基底部组织细胞实施活检;如果属于凹陷型,则应选择溃疡周围组织细胞实施活检;如果属于黏膜下病变,应采取黏膜中央凹陷部位的组织细胞实施活检;

(2)外科病理检查

术后,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如果病灶直径小于1.0cm,则可将病灶全部切除进行取材;如果病灶直径大于1.0cm,则应选择典型位置进行取材。取材结束后,采用10%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然后实施石蜡包埋、切片以及染色等一系列措施后,于显微镜下检查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等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前胃镜活检和术后外科病理检查诊断早期胃癌准确率分析

胃镜活检共检出早期胃癌36例,诊断准确率为78.26%;术后外科病理共检出早期胃癌46例,诊断准确率为100.0%;两组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种方法诊断早期胃癌病理类型的结果分析

术后外科病理检查发现3例乳头状腺癌、5例黏液腺癌、11例管状腺癌、16例低分化腺癌、11例印戎细胞癌。胃镜活检共诊断36例早期胃癌,其中6例乳头状腺癌、4例黏液腺癌、9例管状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7例印戎细胞癌。两种方法诊断黏液腺癌、管状腺癌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诊断乳头状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等病理类型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种方法诊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结果分析研究

术前胃镜活检诊断分化型胃癌25例,分化不良型胃癌11例;术后外科病理检查诊断分化型胃癌26例,分化不良型胃癌21例。以外科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评判,胃镜活检诊断分化型胃癌准确率明显高于分化不良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人们的饮食方式出现较大的变化,因此胃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大部分学者认为遗传、不良的饮食习惯等方面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早期胃癌临床症状无明显典型性,当患者出现胃粘膜息肉、胃溃疡等疾病时,应当引起重视,上述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导致胃癌。有关研究资料发现,大部分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经发展至进展期,早期胃癌经治疗后,患者平均生存期大于5年,甚至有痊愈的可能;晚期胃癌即使经过系统治疗,不足5.0%的患者的生存期大于5年,因此及时进行诊断及治疗早期胃癌对于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2]。

目前,术前胃镜活检以及术后外科病理检查是临床中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其中胃镜活检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等优点,特别是随着窄带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胃镜活检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今胃镜活检已成为临床中术前诊断早期胃癌的“金标准”,然而该方法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胃镜活检采集的病理样本的无法囊括全部病灶部位,因此极大影响了诊断准确率,另外病变附近炎症等症状也会干扰胃镜得诊断结果[3],因此常常无法给予客观判断。

所以笔者认为: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影响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若患者年龄属于低年龄段,此时病变往往为早期,因病灶病理变化较低,不具有特征性,若医师未仔细观察则极易发生漏误诊情况,从而使诊断结果与外科病理检查结果发生偏差。

(2)因胃镜探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如贲门、胃底等往往存在样本采集不足的情况,因此诊断准确率低[4]。

因标本取材对于提高胃镜活检诊断准确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笔者多年来的临床经验,认为医师使用胃镜活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伴有胃溃疡者,医师应于溃疡隆起边缘内侧部位进行标本采集。

(2)考虑伴有癌变者,则标本采集数目应大于三块,且采集位置应有所差异。

(3)由于早期癌变表现无明显典型性,在行胃镜活检的基础上,应行黏液染色以提高确诊率。早期胃镜活检的结果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中应通过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取材,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虽然术后外科病理检查在临床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其无法对组织细胞进行明确判断,因此临床中可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从而有利于全面诊断患者的病情,降低漏误诊率[5]。综上所述,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方法诊断早期胃癌的结果仍有所差异,临床中可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以避免漏误诊率。

【参考文献】

[1]王卫,郭珊岚.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对比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81.

[2]范永旗.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5):74.

[3]王乃峰.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探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11(30):114.

[4]马艺宁.胃癌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诊断的差异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2015,12(25):28.

[5]舒健.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差异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3(25):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