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陈华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陈华忠

陈华忠

国网南平供电公司福建南平353000

摘要:探究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不但对合理确定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方案有积极作用,还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有积极作用,而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策略较多,在实践中应明确继电保护要点,从智能变电站实际保护需要出发,加强变压器的保护配置,实行电压闭锁延时保护,并注重落实线路保护配置工作,有效提升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保证智能变电站与电力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

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点

1.1、智能化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在完善变电站设施设备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智能化网络技术的大量运用,变电站二次回路连接的次数也随之缩减,变电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均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各方面数据的采集与运用都为变电站的日常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捷性。

1.2、数字化

较之传统的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应用了大量光学与电子式互感器,使得其电压数据采集以及电流数据采集都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也极大地提升了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性。在对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中,通过电子互感器与光学互感器的应用,较好地实现了对数据的有效汇总,在对测量范围进行提升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测量精度的快速提高。在工作的实施期间,可由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来完成数据的快速传输,并且还可能实现对难度的有效改善,促使工作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

1.3、同步性

传统变电站所用互感器设备不存在时间同步问题,因而电力系统在这一方面的保护还有缺失,但智能变电站采取数字化方式采集信息,所以保护装置应保持和时间的同步连接。保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与同步性的方法主要有:一个是实行线路差动保护和同期检测,因为这两个装置需采集的信号相位与幅值源自不同的两个变电站,不但涉及线路本侧数据,还涉及对侧数据,因而务必要确保整个电力系统都能同步正确执行保护动作;另一个是实行过流过压保护,因为过流过压保护非常简单,无需保持时间完全同步,操作人员只需将定值正确整定入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

1.4、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是基于自动化电子信息技术对整个电力系统实施数字化保护,因而在保护环节会应用很多电子装置。智能变电站不仅具备通信网络化特征,还具备智能化和运动管理自动化通信协议,具有模型统一化等特征。但因电子装置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较多,涵盖环境和信息数据之间的同步、电池兼容、开关设备频率等,对继电保护可靠性产生影响,引发可靠性问题。所以智能变电站在实施继电保护时应保证光缆线的稳定性较高,减少电子装置被干扰的频率。鉴于此,可采取先进科学技术帮助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进行自我检测,及时快速反应系统警告,同时建立配电保护可靠性系统模型,定量分析可靠性。

2、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模式

2.1、“直采直跳”继电保护模式

“直采直跳”继电保护模式主要包括智能终端—线路保护—间隔交换机—中心交换机—母差保护、智能终端—合并单元—母线合并单元等部分。中心交换机有两种,一种是母联间隔交换机,另一种是间隔交换机,这两种拥有自己的特点以及优势。间隔交换机—支路1间隔保护,间隔交换机—支路n间隔保护。“直采直跳”继电保护模式的包含线路继电保护、主变继电保护以及母线继电保护三种保护方式。

2.2、“直采网跳”继电保护模式

智能变电站运用这种模式工作时,会出现模块组成结构变化。保护结构中增加了低压侧交换机、中压侧母线合并单元、高压侧母线合并单元等。在智能变电站中运用不一样的模块,能够实现不同的保护类型,这样的工作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它的变电安全性。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3.1、变压器配置保护措施

我国电力需求量巨大,很容易出现电压不足或者承载过重的现象。很多地方的人们都不能正常工作,生活也受电力所影响。想要更好的提高继电的保护系统,就要实行变压器配置保护,将电力更好的进行使用,在继电发展中可以更好的实现电力发展的最大化,尽可能的提高我国现阶段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3.2、过流电限定保护

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电流发生了超负荷的现象,这种情况就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因此要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首先就要做到保证过流电的正常使用。要找到变压器配置保护的主要原因,在智能变电站中电流运行经常会出现电流过载的这一种现象,就是外部发生的故障进而导致电流跳闸,在实际的研究中发现这种超负荷电流与其他电流之间大小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因此首先做到的就是要对电流进就行准备的测量,一旦发现电流超负荷的情况,就要立即采取方法,降低电流的使用量,并及时向智能端发出警报,使用变压器配置进行全面的保护,这样才能提升基调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3.3、继电保护系统的线路保护

在实际的智能化变电站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结合实际的用电配置对电流的使用情况进行保护。想要更好的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采用一种方式进行使用,这种方式就是纵联差动的方式对线路进行全面的保护。这种保护措施主要的保护对象就是线路。主要的工作方式就是控制一级保护各电压等级之间的间隔单元,在控制间隔单元之后对线路进行集中式和后备式的保护方式,在整个系统中主要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可以确定的就是线路保护在对整个继电系统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保护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同时更有助于提升继电系统的可靠性。

3.4、落实线路保护配置工作

线路保护配置对于整个电力系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有效控制和保护系统里各电压等级的间隔单元,还具有保护、控制、测量、通信、监视等多种功能。通过落实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线路配置工作,可让电力系统里的变电站、发电厂、高低压配电等获得有效的、完善的配电线路控制保护方案,保证电力系统运作的安全与稳定,大大提升继电保护可靠性。所以相关人员平时应注重落实电力系统线路保护配置工作,基于纵联差动方法有效保护电力系统中的大多数线路保护装置。这主要分为集中式与后备式两种线路配置保护方式,通过采取这两种方式就能及时处理智能变电站线路保护配置问题,确保正常发挥各项功能,增强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总之,智能变电站保护调控一体化实现各个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变电站的继电交互能力,支持对变电站进行保护调控。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和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息息相关,但当下智能变电站经常发生故障,迫使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大力探究继电保护可靠性,保证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保证电力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尚然.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7.

[2]刘洋,马进,张籍,陈艳波,杜治,蔡勇,颜炯,谢东.考虑继电保护系统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可靠性评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45(08):147-154.

[3]于静.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研究[J].电力安全技术,2016,18(04):38-41.

[4]付洪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2):232-233.

[5]刘益青.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原理及实现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