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1

如何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王加华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三中学136100

什么是健康?《现代汉语小词典》解释为:(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如果我们要和心理学家、医生们谈这个话题,他们就会告诉你,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

作为今天的人们,应该对健康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追求。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和全面,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总称,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已。”这就是说,随着医学的发展,“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了现代人健康的新标准,也就是说,除了身体没有疾病外,心理素质不良也可以视为病态。一个人健康与否,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

现在,人们已经懂得,斤斤计较、不合群、整天像个怨妇的人,没捡着比丢了还难受的人,缺少合作意识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的人,整天揣摩别人的人,心理阴暗的人……绝不是健康的人。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既要追求健康的体质,也要保持愉快的身心,心理健康的问题之所以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是与现在人们生活日益被心理烦恼所困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给人带来了许多幸福,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压力,生活节奏加快,交通拥挤,考试、升学和就业竞争的激烈,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人的紧张心理。辍学、自杀、轻生、冲突、消沉、嫉妒等等无不在提醒我们,心理素质差的人是与现代社会不合拍的人,我们要树立一个追求心理健康的健康意识。心理健康指的是人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这一新的要求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主动接受这一新的健康标准,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既要讲强健的身体素质,也要讲良好的心理品质,争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文明人。

当前,针对学校“问题孩子”逐渐增多的严峻现实,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和班级应当给学生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尊重、友善、宽容、朝气蓬勃的心理健康的教育环境,形成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良好的集体活动具有教育力和感染力,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能使师生在互动交流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在思想方面出现波动的学生,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变孤独为合群,变偏激为随和,变游离为回归,直至恢复正常。

二、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个话题是老生常谈,人人都会说,但真正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困难重重,心理健康课被挤占的现象屡见不鲜。心理健康课程应该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够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作用。可以开设心理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养成、抗挫能力培养、自我心理矫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等多个专题,有的放矢,力戒大话、空话,防止纯理论灌输。把学校历年的实例结合进去,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典型生动的实例,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抗挫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不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而是必须落实到实处,这是为学生负责,为家庭负责,更是为社会负责。

三、设置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当前,一般学校都挂了心理咨询室的牌子,但大多形同虚设,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也都是由班主任或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简单地批评教育一通了事,有的不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真正的心理问题,甚至会使心理问题愈加严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科学,需要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目前,大的一线城市中的学校,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课内与课外、教育和指导、咨询和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与工作体系,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心理热线,甚至有的学校校长亲自接通和回答“问题孩子”的提问。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品德高尚、作风过硬、耐心细致、政治素质好的专兼职教师,及时为“问题孩子”答疑解惑(“及时”很重要,这里不妨举一实例:我校2012届有一名学生因心理障碍想要自杀,从网上买了三毫克的氰化钾。在药未到之前,我们发现了这一迹象,及时找心理教师,同时又从长春请心理专家,从多方面做工作,让家长配合,及时挽救了该生的生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心理教师配备专线电话、电脑等硬件设施,能够让这些教师收到预警信息后,及时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困惑、心理疾病,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让学生学会自信,勇敢面对困难,学会与人相处,切实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