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

李建军

摘要:由于高校的扩招,大多数学生涌向了普通高中,中职就读的人数在逐渐减少,生员素质也在下降,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形成原因,以便我们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解决措施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通高校热的持续升温,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比普通高中生显得更为普遍和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

1.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学习心理问题是中职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迷茫和失落感严重,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比较明显。

从学习背景来看,中职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很多学生读职校都不是心甘情愿的,要么是觉得考高中无望或者根本就没考上高中,退而求其次,不得不来职校;要么是学生自己根本不想读书,父母逼着来,就图拿个文凭,早点就业;要么是家庭比较贫困,读职校可以减轻家庭压力等。而中职学校又没有入学门槛,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来。很多同学入学时都是抱着“混个文凭,好找工作”的心态。由于中职的学生多数都没有高考升学的压力,即使所招的高考班学生,由于考入高一级对口高职院校相对容易,因此升学压力也明显低于普通高中学生。压力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的一面来说,有压力才有动力,适度的心理压力是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而没有了压力则容易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变得平淡寡味甚至颓废消极。因为缺乏学习动力,学习上花的时间少,闲暇时间相对增多了,自然就会带来了其他一系列问题。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友的。加之,这些孩子本身就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于是过早进入恋爱的同学也越来越多。

2.依懒性强,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职校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少,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发展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面对快速多变、纷繁复杂的社会,可以说职校生比同龄优势群体的学生显得更加困惑和无所适从。

3.尊严感缺失,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4.性格缺陷较多,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些职校生可以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骗、敲诈或偷盗,“边缘性人格”、“双重人格”、“物化人格”等并不少见,反社会性、分裂性、戏剧性等人格障碍倾向在一些职校生言行举止中也有明显表现。

二.中职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如下

造成中职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二是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具体地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日常表现上,高职生群体常常存在着焦虑、急躁、怯懦、自负等负面心理。在发生时段上,刚入校门的新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心理问题较多,在性别比例上,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根据笔者的调查居于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前三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恋爱问题、专业选择。(2)个人定位不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和谐社会培养应用型、岗位型、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一些高职学生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容易出现自卑心理。高职生看不到自身的优势,用自身的短处比普专生的长处,而产生自卑显得孤僻。(3)就业压力增大。高职生的“弱势文凭”导致就业难,性别歧视又会使高职女生就业难上加难。这是高职生毕业时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也是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亚于男生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中职学生存在以上一系列心理等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实施方案。(1)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学生中开设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选修课,并灵活地开展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运用讨论、辩论、咨询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轻松愉快地成长成才。(2)健全机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测试和咨询活动。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普查、日常的心理咨询、建立心理热线,在选择地点、周围环境、室内布置、软硬件设施等方面做到规范化、人性化。(3)建立较为详细的学生心理档案,在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上,应该从新生一入学,就开始用专业的心理学测试量表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的普查和测试,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能力、人格特征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为他们设立心理健康档案,使新生的心理状况一入学就处于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之中,并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做定期的检测和观察。

总之,改善和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是要靠中职教育工作者的全员参与以及一整套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来不断推进的。随着我国日益重视对中职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相信高职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必将得到不断发展和改善。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应金萍,徐竞,庄朝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趋势及对策[J].中华素质教育,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