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教学打造有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有效课堂

李红梅

李红梅

(莱芜市苗山镇中心小学山东莱芜271100)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的课程,教学时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培养学生探索和说明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社会的真实感受;并让学生去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生活,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1.课前准备,厚积薄发

课前准备是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的前提条件,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两个方面,这里我只从学生准备这个方面来说一下。

1.1课前调查;调查是学生获得真实体验的途径之一,也是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到调查活动过程中去,在活动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获得对社会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在调查之前要事先设计好调查提纲,做好充分的调查准备,这就是学生能力的一种锻炼。

在学习《社会文明大家谈》一课,就要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身边有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行为,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调查表:

学生通过课前调查,了解身边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在课上对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进行评论交流,由于通过调查,学生对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已经有所分辨,所以课堂上学生的交流才更激烈、更针锋相对。通过学生激烈的评论和交流,它们对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对破坏文明氛围的行为感到气愤,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教学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1.2搜集资料;搜集资料也是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课本有时呈现的内容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比如《不屈的中国人》这一单元。学习这一单元,学生无法像在第一单元一样,通过自己的调查实践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因为学生无法走进战争年代去感受祖国遭受的耻辱,中国人民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做出的不懈的努力和流血牺牲。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搜集历史资料,在阅读中去体验和感受。

学习《不能忘记的屈辱》——破碎的山河,学生搜集1840年以来,我国同外过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在条约中把哪些领土划分给外国侵略者,从中体会我国的国土被分割的零七八碎,就如从祖国母亲身上割去她一个个孩子一样,然后呈现清末爱国画家所画的时局图,从直观上了解祖国的土地被侵略者瓜分的情况,感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瓜分中国的野心,学生的憎恨之情油然而生。

1.3参观访问;除了调查可以直接从社会中获得生活体验外,参观也是获得生活体验的一种方式,比如三年级《我生活的社区》这一课,可以组织学生去乡镇的社区参观,看一看我们居住的乡镇社区有哪些设施,这些设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采访一下社区内有哪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了解他们一天来的工作情况,可为学生设计如下的采访提纲:

为我们服务的人

学生可用文字、图片或录音的形式对采访的内容进行记录,然后在课上交流,通过交流学生明白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2.课中交流,明理导行

有了课前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学生的交流就会深入,学生的交流深入了,对社会知识的理解就会深刻,学生v的感受就会越深。课中交流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2.1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或仿真性练习活动。在情境模拟中学生会进入到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去,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学习《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时,让学生模拟表演。周末在家帮爸爸妈妈洗衣服、洗碗、拖地等,爸爸妈妈回家时对自己说了些什么,他们的心情如何?下午放学回家时已经很晚,爸爸妈妈如何说,他们的心情如何?让学生谈谈如果你是爸爸或妈妈,你会怎样做?通过角色转换表演和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爱心。

2.2辩论;学习《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一课中提出人们在发展汽车时,没有想到汽车污染问题吗?现在无论城市乡村,到处都是汽车,汽车带来的污染问题能解决吗?认为能解决的为正方,认为不能解决的为反方。开一次辩论会,学生在辩论中,教师加以引导,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汽车,但汽车的发展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要研究绿色能源让汽车也环保。当然这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为将来研究绿色能源汽车做出贡献。在辩论中学生明确了汽车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要想让汽车只为我们服务,把污染降到最低,是建立在环境保护和节能的基础上的。

2.3问题讨论;研究表明,同类型的智力启发最容易接受,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是人与人思想的碰撞。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扩大学生课堂思维活动的空间,开展讨论,从个人到小组再到集体,从而对问题形成共识。

在学习《社会文明大家谈》一课时,针对《天安门前的口香糖》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讨论:①假如你就是扔口香糖的游客,你可能是不经意把口香糖扔到地上,但看到报道后,你有什么感受,今后你打算怎么做?②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清洁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一下,你有什么感受?③假如你是一名游客,站在天安门广场前眼前是斑斑点点的污迹,你的心里感受如何?如果把口香糖踩在脚底,无法清除,你的心情又是如何?④假如你是一个外国游客,看到这样的行为,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印象?通过讨论学生明确:小小一块口香糖,折射社会大文明,从而明白,文明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从小就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一个现代文明人。

学生在讨论的同时,不断的把学习和理解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进行的一种思想与思想交往、沟通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交互影响的过程。学生将个体融入学习活动之中,亲身体验,参与实践,主动探究,才能将新课程的实际教育意义得到凸显。

3.课后续动,探究实践

3.1体验活动,升华感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地道德构建,使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的生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随着体验的日益丰富和深刻,精神才会得到不断的升华。因此,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和体验,体现课程过程的价值,才能促进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

学习了《家人的爱在我身边》,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保护生鸡蛋的活动体验,让学生通过一天中精心呵护一只生鸡蛋,体验时时惦记、处处操心的感受,由此感受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理解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加深对父母的体谅和爱戴。、

学习了《家里的钱从哪里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体验:一元钱有多重?让学生在周六和周日赚取一元钱,体验一元钱的来历,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在活动体验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挣一元钱的困难,有的认为很“难,”有的认为很“累”,有的认为一元钱关系到人的“尊严”的问题。在活动体验中学生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含义,理解了父母挣钱的不容易,纷纷表示,不能乱花父母挣来的血汗钱。这样的体验要比说教的道德教育来的实际,而且更让学生有自己的真实的生活体验。

3.2实践活动,发展生活;为了巩固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应指导学生践行。践行的形式包括两种,一是课内践行,在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基础上,在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感受实践活动的意义。学习了《社会文明大家谈》让学生在课上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学生设计文明形象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了《拒绝网络陷阱》之后,让学生向每位同学推荐一本感动或鼓励自己的好书,填写好书分享卡,让阅读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减少上网时间,拒绝网络陷阱。二是课外践行,做生活的指导。

我们在组织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时,即使没有丰富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经验,依然可以在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在新的教学观的指导下,教师应该积极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向学生学习,真正了解学生,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