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熟读精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语文教学中的“熟读精思”

王涛

王涛山西省晋中市经纬中学校0306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熟读深思”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被老师们广泛采用,为探究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及教学方法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熟读精思语文教学作用

一、“熟读精思”的作用

“熟读”是语文教学中必要的一环。只有读熟了,文章的内容才会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印象,读者也才能品味出字里行间的酸甜和苦辣。“读”又是眼、脑、口三者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出作者所流露的感情,从而在自己心底荡起感情的涟漪,熟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夏丐尊说:“读得熟了,才能发现本篇和前后的照应,才能和别篇作种种比较。”有些句子,初读也许不理解,读几遍就可以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技巧,初读感知,再读三读,遍数多了就可以领悟到它的佳处来。所以,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这话很明白,一篇文章读的遍数多了,就会自然地明白其意;读的范围广了,就会有很大的收获。由此而得之,对于理解能力还不透的中学生来说,要使其更好地理解一篇课文,首先熟读,是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任何一位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对所教授的课文都会根据文章体裁和内容的不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讲授。这也说明理解和感知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的。笔者也曾请教过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同行,他说:“凭我的经验,在讲授课文之前,让学生熟读精思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熟读课文、分析课文,了解了文章的脉络及字、词、句的含义等,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来讲析课文或指导阅读课文,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讲析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也曾在中学新体诗的教学中做过大胆的尝试,一改过去在讲台上对诗进行逐字逐句的“撕”而令教师累、令学生倦的做法,课前安排学生熟读,然后细心想想作者写了些什么、能否感知到作者写诗时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做一系列安排后,在备课中又仔细揣摩课堂上应抓住哪些关键的东西点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想象诗中的意境,更准确地感知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堂课下来,教师觉得轻松,学生觉得快慰,认为读诗是一种享受,不但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陶冶,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新体诗的兴趣。这都与熟读与精思密不可分。究其原因,学生对课文的熟读精思,首先对课文有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和理解过程,为在课堂上接受教师对课文知识的深入和拓展打下了基础。

笔者认为“熟读精思”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古人不是有“记得旧句子,变成新文章”之说吗?熟读课文,有些句子自然成诵,作文时学生若要表达意思相近或相同的所思所想,信手拈来,变为己有,何乐而不为?精思可使学生对问题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作文时若遇类似的问题须剖析,可以随手拿起剖析之刀运用自如,达到左右逢源的境地,这无疑是一种提高。

二、正确理解“熟读精思”

但对于前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经验之谈,我们也要正确地理解,不能不假思索地套用。笔者曾经熟识一个过去读过所谓“大学”的“大学生”。对《三字经》《百家姓》背得滚瓜烂熟,但连自己的姓名都写不出,指不出《百家姓》中自己的姓氏是哪一个字,让人笑过之后也真正理解了“用心读书”这一俗语的真正含义。我们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读书时的“心”到,否则,“囫囵吞枣”的故事会在我们的教学中再现,“其义自见”岂不成为了骗人之语?

另外,对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也要注意字眼,要从“熟读”“三百”两词中窥视到读的程度和范围,注意到在什么样的前提下会有怎么样的结果,从而进一步认识熟读精思的重要性。

既然“熟读精思”是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又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地去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达到成竹在胸的境地,然后思考教师在读中提出的问题,让不能理解的东西在课堂上随教师的讲析自然化解。但这对“授业”者的要求更高了,课前备课对讲析内容应烂熟于心,对疑点应心中有数。只有两者密切配合,才能使学生把知识真正地吸收,然后通过练习转化成能力,使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成为一个真正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除此,有人还强调“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因为一篇文章初学后,理解不一定深刻、透彻,在温故知新中再熟读、再精思,可能会有更新的感受或独到的见解,这无疑是一种收获。

三、“熟读精思”的方法

1.要多读。多读有两层含义:一是说“读书破万卷”,指读的篇章要多;二是说“书读百遍”,指读的遍数要多。这里重点指的是后者,强调读的遍数要多,要“反复熟读”。

2.要诵读。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叶圣陶认为,不但文言文可以吟诵,白话文也有吟诵的必要。他说:“白话与文言都是语文,要亲切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都必须花一番工夫去吟诵。”首先,要深入理解吟诵的作用。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心想的必经步骤”。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并用比只用一种感官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好得多。吟诵不但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