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学前儿童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

魏锦燕

魏锦燕(澧县澧州幼儿园湖南常德415500)

摘要:学前教育是针对入学前的儿童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早期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习惯的养成、道德观念的形成、性格的培养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学前儿童教育现状的阐述,对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探析

学前教育是针对入学前的儿童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早期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习惯的养成、道德观念的形成、性格的培养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客观来看,我国目前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幼儿园管理,不断健全机制、完善学前教育发展保障体系,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但学前教育仍是国民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之一。

一、国内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1.重视学前教育国际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学前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幼儿教师赴外学习、观摩、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而幼儿园管理层也非常重视让教师外出学习。中国有句古话,“见多识广”。外出考察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的一个好的途径。同时,加强了对国外学前教育的研究,使得国外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在我国广为传播,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以及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重视学前教育社区化。

随着社会发展与不断进步,社区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已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和社区联系,近年来不少城市的社区学前教育也有所发展,农村社区学前教育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二、我国学前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政府教育政策方面。

(1)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不全。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存在责权不清的情况。十余年的政府职能部门精简结构与人员的改革中,我国业已形成的专门的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系逐步崩溃。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一般只是委派基础教育部门的1名行政干部兼管学前教育。管理力量严重不足使得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尤其民办学前教育市场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事业发展更缺乏宏观规划与整体调控。

(2)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缺失。尚无顺应时势的独立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我国现行学前教育财政体制发源于老解放区政府军事化管理方式。解放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种军需品供给方式以计划分配方式延续下来。在我国推行市场经济过程中,行政化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已基本瓦解。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几乎都没有设立学前教育财政专项经费。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其经费与中小学一起统筹安排。

(3)幼儿教师生存状况整体不佳。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质与量虽然都有极大提高,但其生存状况并未得到相应的改善,而且情况正在逐年恶化。这主要表现在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两方面。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幼儿教师中没有职称的人数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家庭教育思路方面。

(1)家长对儿童的态度和要求不一致。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特别是当孩子犯错误时,家庭中的其它长辈在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这种家长对孩子态度和要求上的不一致,不但影响家庭和睦,更不利于教育孩子,使孩子无所适从或有乘机逃避教育,养成任性、是非不清、无理取闹等不良的品行。

(2)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过度溺爱或过度严格。现代家庭中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往往围着孩子转,事事依着孩子,不论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全部答应并积极满足。与之相反的是,也有一些家长主张“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孩子一旦犯错误,不问原委,不分性质,不论场合,动辄就严厉斥责、侮辱、甚至体罚,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孩子正确地认识错误,而且伤害孩子自尊心,体罚严重者可能出现非常严重且无法弥补的后果。

(3)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过早地进行各种技能训练。“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许多家长普遍心态,多数家长希望自己孩子是“第一”、“最棒”、“神童”。加之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必然引起孩子在求学上的剧烈竞争,进而导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过度教育。具体表现在让孩子去特长班学习的年龄过小、选择学习科目数量过多、学习内容过难等。家长们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则,如竞赛一般纷纷把孩子送进“外语班”、“艺术班”、“球类班”等特长班,甚至聘请家庭教师,施以“英才”教育。这些做法让多数儿童身心疲惫,不堪重负,失去本应有的快乐童年。

此外,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现象。农村学前教育受基础教育和义务普及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迎合这些家长的心理要求,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普遍,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小学化、教学形式小学化、管理模式小学化。部分园长和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按照小学的管理模式对教师和幼儿提出要求,缺少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有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