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访万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课外访万家

孙巧玲

孙巧玲湖北省枝江市实验中学443200

摘要:这是一个以生活问题为主、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学生典型个案。我走进张子琛的家庭,以家访工作为突破口,从不同角度做好该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了学生焦虑、厌学、自卑的不良情绪,为学生健康成长铺平了绿色通道。

关键词:课外访万家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疏导

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我正在家休息,突然我的电话铃声响了。接了电话,电话里传来略带哭腔的男孩的声音:“孙老师,您能帮帮我吗?星期一我不想来上学了。”

我心头猛地一紧,是我班的张子琛同学。张子琛在电话里告诉我,不幸再次降临到他身上,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因胃部时常感到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刚被诊断出得了胃癌而且是晚期,他想休学在家照顾父亲。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眼前浮现出他穿着一件极单薄且很旧的衣服的情形,据同学们反映这已经是他最好的衣服了。联想到他目前处境的艰难,更想到他马上将面临的中考,我感到这孩子急需我的帮助。

我断定这是一个以生活问题为主,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学生典型个案。我决定走进张子琛的家庭,以家访工作为突破口,从不同角度做好该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焦虑、厌学、自卑的不良情绪,为学生健康成长铺平绿色通道。

我采取了系列方法策略来拯救这个孩子:

一、充分认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作为班主任,我认识到:贫困现象不仅仅是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心理、精神上的贫瘠。

具体说来,贫困生有两种——物质贫困者和精神贫困者,有时两者交织在一起,所以我认为对贫困生的关注不能仅满足于“补助”、“给予”等表面工作,应该给予更多的精神关怀。

当然,班主任还应分辨关爱与溺爱、关爱与恩赐的区别,以便创造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机会,保证贫困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得到平等对待,个性发展得到肯定和张扬。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

我认为,关心贫困生、保护好他们的自尊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尺。班主任应把精神关怀与尊重人的自由、尊严以及价值有机地联系起来,努力营造民主、接纳、友善的班级氛围,教育引导其他学生要真正理解、尊重和关心贫困生,真正和他们走到一起,让贫困生在情感融洽、心理认同、相互信任的境界中感受“自己是班集体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班主任应加强贫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进行专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特别是艰苦奋斗、自强自立教育,激励他们确定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理想,积极面对生活。

我认为,让贫困生多参加一些服务校园及回报社会的志愿者实践活动,能够达到既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又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双重目的。

四、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活动

贫困生在心理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前途理想淡漠、消极厌世、内向脆弱、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建立心理档案,深入到学生中、学生家庭中,对贫困学生的经济情况、学困程度、心理状态等一一摸底,深入调研,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和第一手材料,以便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走访张子琛同学的家庭后,我把他的情况及时向我校赵大进校长做了详细汇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该生情况向枝江市教育局做了书面汇报,市教育局工会和我校工会共筹集五千元资金及时送到了张子琛父亲手中。久违的笑容在张子琛脸上绽放,我想,他会懂得:经济帮助虽显微薄,但浓浓的关爱和社会情会熠熠生辉,伴他终生。

此后,我常常找张子琛同学谈心,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在班上,我还发动所有的学生关爱张子琛同学,平时多与他交流,更成立了“张子琛日常学习生活帮扶小组”,让他真正地融入了九(3)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通过我不懈的教育和帮助,他的进步非常明显。首先是迟到的现象几乎杜绝了,能自觉遵守纪律;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跟随老师的思路学习;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且学习成绩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

从帮扶张子琛同学的案例中,我深刻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细致地了解情况,与家长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校的联系,了解了学生家长的期望与要求,更了解到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同时加强了师生感情,并且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方式。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去拥抱一切孩子,去理解信任一切孩子,去增强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我相信,教师用全部身心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每一根琴弦,一定会让它们弹奏出美丽动人的乐章。

参考文献

1.赵荣梓《班主任如何做好家访》.《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第12期。

2.陶春敏《延伸学校教育,开发家长资源——家访活动的实践与思考》.《成才之路》,2010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