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师体态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论语文教师体态语的应用

刘艳波

关键词:教师;体态语;应用

作者简介:刘艳波,任教于浙江省浦江县郑宅初中。

一、神态中独具魅力的眼神

眼神是面部表情中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顾凯之曾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科学研究结果显示:人脑接受到的信息,有87%经由眼睛,9%通过耳朵,4%经由其他器官。因此,眼睛在教学交往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眼睛来说话,用眼神来表达各种微妙的情意,用眼神控制课堂气氛。

1.鼓励的眼神

威廉·詹姆斯说“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由此可见鼓励的作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因为怯场不敢举手,或因为一时的遗忘回答不出问题,这个时候学生是多么需要教师的鼓励啊!例如: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李明老师教《香菱学诗》时,当他问到哪位同学知道香菱的真实姓名时,第一位同学虽然举手了,但站起来却因紧张回答不出了。此时,李老师用鼓励的眼神示意他坐下,意思是“老师相信你行的,一会看你的表现哦!”在后来的课堂中,这个同学发言越来越积极。试想一下,如果因为他没有回答出问题,李老师瞪他一眼,可能这个学生这节课乃至永远也不会回答问题了。因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2.严厉的眼神

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因为学生不听课,就和学生发生口角冲突,甚至是大打出手,既破坏了师生感情又有失师道尊严,导致师生情绪严重对立。学生拒绝接受来自教师的一切要求,影响教学效果。其实,聪明的教师用“眼神”就可以制止。例如,当你上课的时候学生很吵,搞小动作,你会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突然停止,使教室里显得异常寂静,并用目光把同学的注意力引到那些学生身上。这时,他们的说话和动作就会非常突出引人注意,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停止,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一个小小地风波就这样平息了,课堂上不见一丝涟漪,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眼神表达,对教育者来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对受教育者来说则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动作中多情的手势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凡人皆无法隐藏私情,他的嘴可保持沉默,他的手会‘多嘴多舌”,可见手也是具有丰富的表情功能的。所以,对语文教师来说,要用各种手势激发学生的想象,增加情感表达的力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1.描形状物的手势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在视觉所不及的范围中的事物,便要用描画的态势来表示。”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也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有时候,有些事物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教师就可以借助手势。例如:在《孔乙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手势演示一下“排”这个动词,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排”字的情感,抓住孔乙己爱炫耀的心理。魏书生老师上课时,有时听写生字词,学生没趣时,他便说:下面这个字老师用手势在空中写笔顺,看谁能看出哪个字,他还没写完,有的同学就嚷开了,‘戍轮台’的‘戍’。可见,手势语的应用使学生产生了新鲜感,从而活泼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2.传情达意的手势

用以表现特定的情意。读过都德《最后一课》的人,谁都会记得韩麦尔先生最后结课的情景: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这一手势既表示了明确的语义,又传达出沉重的感情。同样的道理,当一节课达到情感的高潮时,教师可借助手势抒发情感。例如: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前半句,辛弃疾想为国效力,完成一统,感情豪迈。后半句,可惜华发早生,甚是无奈。教师可以用手打节拍,先高后低,学生也就准确地把握了语句的思想感情。

3.评价性的手势

课堂上因为时间有限,有时我们可能不会对学生的回答一一进行口头评价。这时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手势进行评价。如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鼓掌表示“太好了”等。例如:在教《金色花》一文中,有个学生问笔者,妈妈说他是一个“坏”孩子,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笔者觉得妈妈不是这样想的,为什么妈妈要这样说呢?笔者觉得他问得好,这个“坏”字,实际上体现了妈妈的矛盾心理。可见,这个学生是用心思考了。所以,笔者马上竖起大拇指,并建议全班同学鼓掌,对他的质疑表示赞许。此后,他思考问题越来越积极。

三、美丽端庄的教师仪表服饰

马克思曾说:“社会进步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洛雷塔·A马兰德罗也曾说:“身体,不论何种形状或尺寸,都对别人传播价值,它渗透一切社会领域。”教师仪表服饰以直观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以较长时间作用于学生的视觉,传达着有关教师自身特征的大量教学信息。教师应当加强美学修养,确立高雅的审美情趣,力求美的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和谐同一,从而引发学生积极而愉快的情绪体验,并使学生产生敬爱和模仿的心理倾向,在其一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利于他们逐渐形成教育所期望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可以因人而异,根据个人身体特征、教学对象、教学情境等来选择衣着的质料、颜色、款式,塑造与美化自己的形象,传递教学信息。这样应当做到以下几个“和谐”:

1.服饰与身体、个性特征“和谐”。调整身体特征的不足或性格特征的偏颇。

2.教师衣着服饰与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谐”。面对中学生,教师衣着应自然素雅、整洁大方,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同时为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例如:李明老师上《贤人的礼物》时,穿了一套休闲服,刚走进教师时还以为是学生,虽然看起来有些幼稚,但是却很快和学生熟悉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3.教师衣着服饰应与教学情境“和谐”。例如讲授辛弃疾《破阵子》时,教师身着深色服装,以求与教学情感悲壮相和谐,有助于进入特定的情境。

实践证明,语文教师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可以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单调的刺激容易使人疲劳并分散注意力。如果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辅以一定的眼、手势,再配上教师端庄的仪表服饰,教师张弛有度的身姿,能够丰富课堂刺激,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得到休息,消除疲劳,继续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劳动中来,使语文课堂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

参考文献:

[1]庄锦英,李振树.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孙福祥编译.奥妙的人体语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4]江绍伦.教与育的心理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5]魏书生.语文教学探索[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郑宅初中

邮政编码:322200

OntheApplicationofChineseTeachers’BodyLanguage

LiuYanbo

Abstract:Inthecommunica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inChineseclassroomteaching,bodylanguagecannotonlymodifyverbalexpression,butalsopartiallysubstituteverbalexpression.Therefore,bodylanguageplaysanimportantroleinChineseteaching.ThispaperexpoundstheapplicationofbodylanguageinChineseteachingfromteachers’expressionintheireye,gesture,appearancebasedontheauthor’steachingpracticesoastopromoteChineseclassroomteachingmanagementandoptimizeChineseclassroomteachingeffect.

Keywords:teachers;bodylanguage;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