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文品鉴,诵译为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1

赋文品鉴,诵译为先

孙珊赵小蕾

——高中文言文教学

孙珊赵小蕾山东省寿光市第二中学262713

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但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往往只进行词语、语法讲解,练习高考题型,导致学生们对文言文完全没有兴趣,甚至成为学生们比较头疼的部分。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记录和缩影。在文言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们的思想和意境,借此完善自己。万进峰在他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目的的思考》中提出,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有两个核心——形成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接受文化遗产。这两点看似与高中生的价值观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它们能在很多方面让学生有所转变。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心理期待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能推动学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对学习产生浓厚的求知欲,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进而学有所获。

1.教师在课堂上要将文言文教学内容讲出趣味性,以便激发学生喜欢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可能源于一句名言的触动,也可能是受到文中人物的感染,还有可能是来源于一个有争议的字的解释等等。不管是哪一方面,教师都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着重让学生朗诵、背记,或者从与文章有关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出发来讲解等等,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从而实现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多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增长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兴趣。俗话说:“文史不分家。”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这个时代的文章不仅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体现了当时很多社会现实问题,并且很多人物、事件都是相互关联的。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多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使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方便记忆以及系统学习,在扩充学生见闻的同时,可以很好二、强化学生自学训练,提高自学能力

1.善用比较法,区分易混淆之知识,掌握知识之规律。文言文中存在着大量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古汉语知识,这些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而就需要准确地进行区分。区分的方法很多,比较法就是其中之一。

2.巧用句子结构分析法,辨识词的活用现象和句式。通过句子结构分析法,就能辨识词的活用现象。如“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主”、“宾”都非常明确,谓语动词只能由“刃”这一名词来担任。又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一句,“披坚”、“执锐”无疑都是动宾结构,“坚”、“锐”这两个形容词就应充当宾语,活用为名词。辨识句式也是如此,如果句子前后构成判断关系的,不管有无判断词,皆是判断句。

3.通过句意理解通假和一词多义现象。一个句子,总要表达一个意思,凭这一意思,就可明确句中的某个词是否通假、表何意义。

以上数法,是教给学生的自学之法,教他们以自学的本领,给他们以获取知识的钥匙,使他们在学有成效的基础上学有兴趣、学会自学、善于自学。

三、加强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和好经验。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首先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旨与内容,使学生获得感性经验;其次,学生通过把握诵读时语调的舒缓与紧促、明快与凝重,以及把握语气轻重与节奏快慢,可以尝试揣摩虚词所传达的语气,以读出文句中包蕴的情感态度;最后,通过诵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领悟,培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因此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来说,老师要正确引导和教授学生诵读的方法,引领学生进入诵读的氛围。可通过采用学生大声自由诵读一遍(自我熟悉和感受时间)、齐读一遍(校正错误读音时间)、欣赏诵读一遍(借鉴诵读技巧和浅层的体悟时间)、交流诵读一遍(互相借鉴和校正时间)、学生自主诵读数遍(提供默读、吟诵、品味但不强求整体划一)等多种诵读方法使学生熟悉文言文的具体内容,领悟文言文的内涵,并且能够理解其内在的情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的作用。

文言文记载了东方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言文教学的改革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全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举措。

参考文献

[1]王红文言文教学浅谈[J]文学教育(上),2011,(05)。

[2]刘素侠高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探究[J]神州,2011,(14)。

[3]侧孝颖让文言文教学简单起来[J]文学教育(下),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