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周世方李宁

周世方李宁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710062)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0-0285-01

摘要:高校开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基本理念是发挥大学的综合优势,体教结合,为国家的竞技体育发展作贡献,所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效高水平运动队的基本情况、现状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使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情况

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发展大学竞技体育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基本情况、现状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我国高效高水平运动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基本情况

自1987年国家教委颁发《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办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起,经过近20多年的探索,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运动项目主要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网球、武术、健美操、定向越野、乒乓球、羽毛球等。

我国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多分布在各大名校,其项目分布较均匀,而且每个学校都拥有相对有优势的项目,各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在全国各高校分布较为均衡。但热门项目如田径、篮球、男子足球等较多且集中,冷门项目如网球、乒乓球、跆拳道等较少,可能会造成缺乏高水平竞争的局面。

据了解多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领队、教练、学生入学后,多数的学生运动成绩有提高。他们参与较多的是全国大学生比赛。随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水平的不断提高,又有越来越多的高水平运动队参与到国内俱乐部联赛、世界大赛中去。

二、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

1.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构成。

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选拔运动员时多限于高中应届毕业生和体校、体工队队员,少数名校也招收现役或退役运动员。形成自己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很少,只有极少数大学的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其他高校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教练员队伍的构成方面,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多数是本校的体育教师,少数来自退役运动员、外聘或通过其他各种途径成为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

2.运动场地场馆状况。

体育场馆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竞赛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高水平运动队专用场馆设施则另外计算。对我国高校的场馆情况进行了解,学校场地场馆设施不容乐观。随着学校目前招生规模的扩大,绝大多数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不能完全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从学校来讲,还普遍存在着运动队训练与体育课教学、普通学生课外活动场地共用的现象。

3.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

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学制均为四年本科,所有运动员必须在四年中修完所有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这些特招降分录取的高水平运动员原有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再加上进校后每天需要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所规定的学分是有一定困难的。同时,学校文化课的压力需要耗费运动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考试,完成学分,给运动员完成运动训练任务和训练效果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处理好高水平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和运动训练的矛盾是非常重要的。据了解:部分运动员认为训练时间短而训练任务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还有运动员认为高校文化课学习压力太大,负担过重,课程难度大。训练任务是运动员必须面对的现实,而运动员进校时文化基础又太差,所以只能通过学校教务部门和各院(系)与体育部协调解决。

三、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队目标及宗旨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国家开辟竞技人才的又一重要渠道,根本目的在于不仅培养拥有高竞技水平的运动员,更要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两者并重。对于办队目标调查可知,半数以上仍集中在提高学校声誉,扩大学校影响上,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还未完全达到“夺标育人”的培养目标。

2.教练员的引进、培养及待遇

没有优秀的教练员,再好的运动苗子也难成才。但通过我们的了解,在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引进上,还存在着学校体制、教师编制及认识等问题的困扰。大多数的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是身兼体育教师与教练员两职的情况,导致了教练员精力不够。而关于教练员的培养问题上,更是存在着大的问题亟待解决。据了解还是有相当部分教练员对自己的待遇持不乐观态度,这里包括工作量计算、奖励、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问题。

3.经费

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经费的支出项目可分为比赛费用、对运动员提供的经济援助、招生费用等几个方面。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比赛经费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决:(1)高校与企业、行业体协、体育系统合作的经费。(2)学校固定训练竞赛经费拨款。(3)学校行政外拨款。(4)自筹资金。(5)另外有少量来自社会各界的经费赞助支持,其主要经费来源是普通大学生的体育经费。

高校运动训练经费的困境有目共睹:国家教育经费十分有限,拿不出专门用于训练的款项。各校专门为运动员提供的经费也很少,按规定,一个高水平运动员每年的投入至少5000元以上,这些投入除运动员伙食外,还包括其它一些费用(服装、比赛等)。但就目前状况,我国暂时不可能达到这个水平,人均投入最高也未超过2000元,与规定标准相差甚远。经费匮乏已是我国高校运动队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意义

我国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大学,其院校条件优秀:多学科的知识底蕴深厚,运动设施齐全,借助于综合性大学各学科的优势和科研力量,结合不同项目,不同层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制定出可行的人才培养规划和方案,有助于培养出一批研究型、学者型的教练员、管人员和应用型科研人员,既能胜任高水平的训练和竞赛,又能承担体育教学和科研任务,也有助于运动员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同时又能接受高等教育,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为有关高校和运动员取得双赢打下了基础。

五、建议

1.建立健全教练员的岗位培训制度,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培养自己的高水平教练员。同时大力引进适应院校化高水平运动队的专业队教练员,设置专职的教练员岗位,采用竞争上岗制度,逐渐实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专业”化。

2.加强体育科研的规划、管理和引导。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引进非体育专业的技术人员利用自身学科优势积极介入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实践,为其提高水平服务;另一方面,加强与体育院校和科技单位的合作,争取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练员的科研能力。

3.通过合作或投资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依靠社会的力量发展和壮大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推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市场化,实现经费结构多元化、多渠道,弥补体育经费投人不足的状况。

参考文献:

[1]马冬梅.运动训练学基础[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03

[2]刘强.我国高校高水平游泳队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3]陈雷.高校运动队的科学化管理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4]孙飞.论高校运动队的训练育人工作[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12

[5]高希周.论高校运动队的队风建设[J].体育学刊,1996-12

[6]胡莺.如何提高高校运动队的训练和管理水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