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语文阅读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1

强化语文阅读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任庆红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石化第一小学16371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更以阅读教学为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应该让一节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生命发展中的一级级台阶。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紧扣课题,导入文本,打开心灵窗户

我们知道,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它可是会说话的。从课题中,我们总会了解一些信息或是发现一些线索,甚至读出文章的大概。比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直接从课题入手,与学生谈话。你知道扫路人是干什么的吗?学生在回答后接着问:“那你们长大后愿意当一名扫路人吗?这里老师要听真心话。”虽说职业不分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真正愿意当一名扫路人的恐怕没有几个吧!学生在教师“说真心话,做实在人”的鼓励下,大胆谈出自己对扫路人这项工作的看法,为了解“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不平凡做了很好的铺垫,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利用好课题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法宝。

二、理出主线,一脉相承,把握思想实质

我们在听课时都有过这样的感觉:老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没有读书、思考的时间,简直是忙得不可开交。这样的课堂哪里会有语文的意境,美妙的生成呢?因此,阅读教学要避开繁琐的提问,理出一条主线,提出一个中心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还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例。这是篇写人的文章,就是为了体现平凡的扫路人的不平凡。因此,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怎样的扫路人?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细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很清晰的,从外貌到内心由表及里引导我们认识人物的本质,一层层为我们揭开了人物神秘的面纱。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我舍不得这里的一切”让我们读出了扫路人对大山的一种依恋,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可以说,山离不开人,人离不开山,这就是大山的情怀!面对一份我们不屑的工作,扫路人却视若美差,享受这里的一切。这不正是扫路人豁达的胸怀吗?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也能将苦累抛开,分享乐趣,相信我们工作起来也会多一份悠闲,多一些快乐,而少了许多的不满和抱怨。你看,抛出一个大问题之后,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讨论,就能读懂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人物的真善美。这比起老师一个接一个的提问岂不轻松多了?

三、以读代讲,升华情感,穿越课堂的生命线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进而达到阅读的传神效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任何形式的朗读,都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和情境中。

四、巧设情境,加深理解,丰富情感体验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阅读教学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老师就要想方设法寻找文章的生成点,创设情境,深化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生成点:老人每天要一级级扫上去,又一级级扫下来。先让学生理解“每天”就是天天如此。风和日丽时如此,风雨交加也如此;烈日炎炎如此,天寒地冻时更如此。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下,再进行引读,既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读写结合,升华主题,强化内心感受

崔峦老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会议”中提出,语文课不能一味地讲解,大量地分析,把一篇原本优美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学生学起来也就索然无味,甚至痛苦不堪。要怎样做呢?那就是还语文一个公道,让它回归语文的本位。“语”即说话,“文”即作文,写作。语文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开口说话,还要让学生动笔写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学习了课文,你想对扫路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相信不仅扫路人平凡中的伟大会打动你,学生的神来之笔更会令你折服。记得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天游峰的扫路人啊!你手拿一把笤帚,弯着腰,躬着背,扫去了山路的落叶,扫净了道路的尘土,扫去了游人心灵的疲惫!而你呢?一天天,一年年,默默地扫着,默默地扫着……你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听了他们的肺腑之言,谁又能不为之震撼。是啊,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做了凡人做不到的事情,而平凡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做伟人不能做的事情。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提高了写作能力,还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主题。

六、渗透学法,指导写作,拓宽发展空间

崔峦老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会议”中曾提出,语文课堂有两个要非常注意的地方,其一是刚才说到的要有读写结合点,再就是要渗透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也已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几年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了语文人文的地位,而忽略了它工具性的载体地位。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学到一些写作方法,用于自己的写作,岂不美哉?比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值得渗透的学法就有很多。像进行人物描写时,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让我们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把这种写作方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语文老师批作文,也将不再是痛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