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与式教学的《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基于参与式教学的《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周基营

(百色学院体育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533000)

基金项目:百色学院2017年度校级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7JG52”。

摘要:以社会体育专业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运动解剖学教学实验,其中参与式教学主要包含课前复习、课后总结、成立学习小组、实验课课时增加、分阶段安排实验考试、全员评价等步骤和内容。学习成绩测试结果、学生、教师和同行对参与式教学法的反馈情况表明,参与式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运动解剖学课程的兴趣,提升课堂注意力、时间利用率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参与式教学法;应用型人才培养

1引言

运动解剖学是是进行科学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全民健身、实现体育功能的基础课程[1]。随着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式从单纯的知识型向应用型、创新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要。而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是通过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2]。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这与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非常符合。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百色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2016级本科生(n=70)和2017级本科生(n=56)为研究对象,参与式教学将在2017级学生中开展,与不采用参与式教学的2016级学生作为比较。由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同一年级的两个班级男女比例不等,其中一个班级有女生,一个班级没有女生,两个班级的知识水平不在一个水平上,因此,选择选择整个年级比较。

2.2实验方法

参与式教学的实施步骤如下:

(1)课前复习三分钟(个人):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课前站在讲台复习上一节课老师指定的内容,按照要求制作3-6页PPT并报告,一个同学至少复习一次,共设立36个复习内容。

(2)课后总结三分钟(个人):每名同学都有机会回答老师本节课的一个问题,要求尽可能不看书回答问题,共设立52个随堂复习问题。

(3)成立学习小组:4-6个人一个小组,组长1名,其他分工由本小组自行安排。该学期共对小组成员编排三次,即包含三个学习任务:组装人体骨骼、人体肌肉功能分析与训练、运动解剖知识大比拼。一个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重新编排一次,这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互相促进。

(4)实验课课时增加:实验课课时从16课时增加到24节,更多运用具身认知强调在做中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安排学生集体去学校健身房进行相关的肌肉练习以及关节和骨的认识。

(5)将期末技能考试安排分阶段在课程中间的完成,例如,骨的测验、关节的测验、肌肉的测验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6)全员评价:制定学生、老师和自我评分表,对课前复习、小组比拼进行打分,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并学习对自己和对同学负责。

3结果与分析

3.1参与式教学对考试成绩的影响

表1两个年级在平时作业表现、平时分和实验成绩上的比较

项目

年级

人数

M±SD

F

t

df

P

平时作业

2017级

56

93.813±3.356

12.676

11.845

124

.000

2016级

70

83.100±6.063

平时分

2017级

56

91.625±4.219

3.151

5.910

124

.000

2016级

70

87.511±3.591

实验成绩

2017级

56

89.080±5.534

0.021

3.093

124

.002

2016级

70

86.029±5.480

首先,使用SPSS18.0对两个年级在各环节表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看到两个年级的学生在出勤率、笔记和期末卷面的分数上没有差异,但是看到采用参与式教学的2017级学生在平时作业表现、平时分和实验成绩上与2017级学生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即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学生在在平时作业、实验操作等方面表现得更加良好,参与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待课堂、作业的态度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其次,从两个年级在高分人数段和低分人数段上的比例看到了不一样的结果,即采用参与式教学的班级在高分人数段(90分以上)的人数比例(21.5%)大于没有采用参与式教学的班级(17.14%);采用参与式教学的班级在不及格人数段(60分以下)的人数比例(1.8%)小于没有采用参与式教学的班级(8.6%)。这可以提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可以较好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

3.2学生对参与式教学的反馈情况

表2两个年级对参与式课堂的评价

项目

年级

人数

M±SD

F

t

df

P

课堂注意力

2017级

15

2.333±0.724

0.991

-2.361

28

.025

2016级

15

3.067±0.961

课堂时间利用率

2017级

15

2.067±0.594

2.180

-4.670

28

.000

2016级

15

3.267±0.799

参与主动性

2017级

15

2.267±0.594

3.541

-3.428

28

.002

2016级

15

3.267±0.961

内容理解度

2017级

15

2.467±0.743

0.750

-2.270

28

.031

2016级

15

3.067±0.704

解决问题能力

2017级

15

2.733±0.799

0.060

-1.538

28

.135

2016级

15

3.200±0.862

学习自主性

2017级

15

2.800±0.676

0.085

-0.257

28

.799

2016级

15

2.867±0.743

实践能力

2017级

15

2.000±0.655

3.360

-3.090

28

.004

2016级

15

3.000±1.069

与同学合作

2017级

15

2.133±0.743

2.845

-3.307

28

.003

2016级

15

3.267±1.100

与老师沟通

2017级

15

2.000±0.655

1.362

-2.955

28

.006

2016级

15

2.733±0.704

课程满意度

2017级

15

2.333±0.488

1.898

0.276

28

.785

2016级

15

2.267±0.799

从两个年级对参与式课堂的评价可以看到(每个年级抽样调查各15人),采用参与式教学的年级在课堂注意力、课堂利用率、参与主动性、内容理解度、实践能力、与同学合作、与老师沟通的评价上上显著好于没有采用参与式教学的年级,即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在课堂各方面的表现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3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反馈情况

作为采用参与式课堂教学方法的教师,一个学期的教授体看到几点明显变化。一是课堂上学生讲的多了、老师讲的少了:老师少讲并不代表学生少学了,而是学生在讨论、动手、听同学讲中学习到更多。二是课堂上学生动手、动脑多了,老师走动多了:学生逐渐学会借助模型学习,以前一节课都不会往教室后面走一次,现在一节课下来需要走5-9次,对于以前坐在后排不参与课堂的学生也是一个极好的提醒。三是课后作业的完成率和完成质量提高了:从学生的作业中看到学生的总结和思考多了,直接抄写课本的现象少了。

3.4同行对参与式教学的反馈情况

表3同行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

项目

年级

人数

M±SD

F

t

df

P

教学态度

2017级

4

18.000±0.000

9.000

-1.000

3

.391

2016级

4

18.250±0.500

教学内容

2017级

4

35.250±0.957

1.500

1.342

6

.228

2016级

4

34.500±0.577

教学方法和过程

2017级

4

18.250±0.500

2.455

3.703

6

.010

2016级

4

16.250±0.957

教学效果

2017级

4

18.250±0.500

1.800

3.130

6

.020

2016级

4

16.500±1.000

总分

2017级

4

89.750±1.708

0.167

3.313

6

.016

2016级

4

85.500±1.915

从同行对课堂质量的评价对参与式课堂的评价可以看到(由同一个教研室的四位老师进行听课和评价),采用参与式教学的课堂在教学方法和过程和教学效果上又有所改善和提升。同行的反馈中了解到参与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活跃度明显提升,老师讲得少了,但是学生学的多了。

4研究不足和建议

尽管这个研究的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看到了参与式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研究设计和过程上还存在以下不足和建议:一是研究对象的选取,按年级进行比较不能排除年级干扰,如果可以随机平均分配,结果更具说服力。二是参与式教学的质量监控指标有待提高,学生的评价、同行的评价以及教师自身的评价会带有情感因素,普遍评价都比较良好,如果可以采用更为客观的课堂观察指标、或者第三方的数据会更具有生态学效度。三是建立一整套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资源库[3],包括课前复习、课后总结、课堂讨论、小组学习任务等各类资源库,开可以结合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4],会大大有利于参与式教学方法在运动解剖学课程中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宏骞,宋爱霞,张瑞萍.解剖学课程的实验式优化教学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02):26-29.

[2]唐晓丹.参与式教学在高职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3]张友旺,寇现娟,王松,奏智,贾绍辉,孟思进.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7,25(02):33-35.

[4]张锐,于芳,闫先赟,夏炎.“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7,39(06):100-103.

作者简介:周基营(1990-),女,壮族,广西南宁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