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之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之策略

李水才

贵溪市实验中学李水才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要提高教学质量,须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入手。如何实现数学课的有效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

作为老师要真诚的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和学生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关心、信心和帮助,“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培养学生和自己的情感。真诚和理解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当师生情感融洽了,他们就愿意接受老师传授知识,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一般情况是他一定会把情感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向上的动力,上课专心听讲、课下认真完成作业、成绩也会自然而然地好了。平时和他多接触,多给学生以鼓励,你平时不经意的一句鼓励,一个表扬都会拉近师生的感情,他上课就会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课下也会经常问问题,相信这样会使他喜欢教数学的老师,喜欢数学这一学科。如果一个学生对哪一学科感兴趣,那么这科的老师不用怎么督促他,他自然而然的就会努力去学好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立足点

《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建立自信心”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它是学生顺利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保证,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没有自信的学生,是很难在学习中有突出表现的,也容易失去兴趣。孩子的自信心主要来源于对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要让学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进而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解决问题、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回答问题等领域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在某些方面潜在的能力,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对培养差生的学习信心,除了常用的在课堂通过简单问题的提问来让他们体验成功之外,比如作业,在作业本中只选几个题目,或干脆另外布置简单的,做好了同样给打A或打优,甚至老师先帮他一起分析,再做,做好了同样给打优,包括平时的测验,他们和其它同学评分标准不一样,他们只要做对一部分题目,也可以给80分,90分,让他们体验到学有所得。对于好生,在每节出一个有一点难度,有挑战性的题目,作为课后好生之间探讨用,好生们积极性都很高,特别是没几个同学会做的时候,会做的同学就特别感到自豪,特别有成就感,对数学就会有更进一层的喜欢。

三、精心备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新课程下的备课,教师要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要做到五点:一备学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心态和内在潜能,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定教,恰到好处地处理好未知与已知的关系。二备课程,即整合课程资源。以前我们只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而忽视了对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与学科知识相联系的生活经验以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知识和素材,都是新型的课程资源,要善于开发和利用。三备方法。也就是指在备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善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活动过程的设计。四备情境。善于创设思维情境、活动情境、媒体情境,善于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张扬个性。五备自己。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只有敢于否定自己、质疑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建立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可以相互交流、探讨教法、切磋技艺,发挥群体优势,做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突破点

1.精心创设情景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有趣的故事情境、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

如教八下《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四节时,增加了例题: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mg)与时间x(min)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min燃烧完毕,此时教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mg,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不低于3mg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min,才能有效杀死空气中的病毒,那么此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

这样做体现了学习数学有用的思想,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改变呈现方式

用活教材---改变呈现方式打破教材原有次序,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教学设计”并不是无视教材或漫无目的地“创新”和“开发”,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教师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新教材,实践新教材,促进教材的建设和发展。其实,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多位教育专家、多位优秀的老师经过多年的研究,多年的实验,和多年的使用经验,才确定下来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使用的价值,如果没有超越它的地方,最好不要轻易地改动它。

五、善于捕捉生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增长点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每当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教师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

如:讲到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常规题:有一项工程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如果甲工程队单独做正好如期完成,如果乙单独做就要超过4天才能完成。现由甲、乙工程队合作3天,余下的工程由乙工程队做正好按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学生提到了乙本来超出4天,而现由甲、乙合作3天恰好如期完成,是不是甲做3天的量刚好等于乙做4天的量。老师捕捉到这个信息后,得出了一个简单的方程:,很快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提高了解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