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从心理开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关爱学生,从心理开始

保先翠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三川口学校730299

摘要:心理健康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等方面。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当代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1.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2.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3.学校因素。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学生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辈子。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交流,了解学生。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各方面培育人,那么他首先要在各方面了解学生。”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育的成效是师生认识情感及其他因素相互配合的结晶。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心爱护不仅包含了诚挚的情感,也注入了对事业的追求并期望成功的精神要素。学生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体现者,教师的劳动成果中也凝聚着学生的目标、理想、信念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童心世界的呼声,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

2.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技能。(1)可进行理论课程的针对性构建,应涵盖心理卫生相关常识、心理焦点问题以及相应的调节措施等,确保学生凭借理论学习明确自身问题,秉持积极心态来对心理矛盾加以有效调节。(2)还应进行训练课等的切实开设,训练课可涵盖小品表演、互相访问、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借助训练课可学到很多调节手段以及社交技能,例如沟通技巧、自我介绍、心情宣泄等技能。除此之外,学校需要以学生心理为导向展开心理咨询,同时进行调解室的建设。该教育不但包含心理咨询以及谈心等内容,还应从心理特点出发做到对症下药。

3.依靠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实现正向引导。不论是情感源泉还是情感归属都应以家庭为核心,而心理教学本质也应归于家庭。家长必须以孩子心理为导向展开教育,依靠家校合作来推进心理教育的建设。首先,约束以及宽容需要得到兼顾。对于孩子教育来说,不论是过严还是过宽均不理想。家长应将表扬置于教育首位,但对于孩子伴有的坏习惯也应做到约束以及严厉。其次,家长对孩子说话应做到认真倾听,必须以他们的话为中心来进行评价以及教育,切忌自说自话而忽略孩子的感受。最后,家长还应引导孩子与社会生活以及自然进行接触,依靠社会、自然等对孩子心理进行磨练以及熏陶,确保其心理得到正向引导。

4.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总之,只有搞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去学习、去生活,才能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J].求知导刊,2015,(24):54。

[2]陈歌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211-212。

[3]关玉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3):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