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电工基础的课堂教学“活”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如何让电工基础的课堂教学“活”起来

桂秋艳

(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浙江省衢州市324002)

摘要:要让电工基础的课堂教学“活”起来,必须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着手。教与学是相辅相承的,在现代教学的理念中,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外在的指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而学生则作为内因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活动,实现教学内容的内化。所以我们要从教与学两方面来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手段现实因素自信认可沟通

【正文】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工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电类专业理论及技能课程学习打好基础,是职高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专业入门课程,更是职高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兴趣的起点。能否学好本门课程,是整个专业学习的前提和关键。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注重于灌输概念和公式,并要求学生反复的利用公式理论去解决作业练习等抽象的问题,让课堂教学陷入枯燥,单调的境界。特别是对于初中科学成绩并不理想的的职高学生,枯燥的概念、单纯公式的认知和应用,让学生在勉强支撑几节课后,就产生了厌烦和逃避的心理,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畏难的想法。其后果更是让以后的专业课程如电子技术等专业理论的课程教学难度大大增加。所以,如何让学生学好电工基础,如何让电工基础的课堂教学活起来,就成了我们专业课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要让电工基础的课堂教学“活”起来,必须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着手。教与学是相辅相承的,在现代教学的理念中,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外在的指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而学生则作为内因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活动,实现教学内容的内化。所以我们从教与学的两方面来来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从教的角度而言,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的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和关键,你的课堂设计直接决定了45分钟内学生接触的知识点,学习方法,认知方式,甚至是学生对这门课的情感。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从四方面来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做到质和量的改变,调节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合理调整知识点的结构,优化知识点布局。

电工基础的教材一直未有较大的变化,里面的知识点也是既定的,但是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是必须的,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前提是消化了,学生吸收了,才是能转化为有用的知识。第一章的库仑定律,我尝试了两种知识点的教学结构。一种是按照教材,完整的讲述库仑定律,并用公式进行计算分析,学生陷入了公式的识记和计算中,数学基础较差还不能进行数据的代入计算;另一种是只讲述电荷之间存在的库仑力,库仑定律只是带过,更是没有进行公式的应用计算,学生没有计算的压力,只是好奇电荷间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兴趣高涨。两种教学结构的后果更是在下一堂电流的教学中有了明显的对比。用第一种教学结构的学生,对电流这个简单而有趣的概念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了电流定律的公式上,觉得这个公式比库仑定律的要简单,好记,而那些数学很差的学生,开始了目光的游离,开始对我的课堂失去兴趣。用第二种教学结构的就完全不一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好奇的听我讲述电流跟水流的区别,热烈的讨论电流中的电荷怎样在运行,丝毫没有受到库仑定律复杂公式的打击。对比两种知识点结构的课堂效果和后续影响,很显然,库仑定律复杂的公式把学生的兴趣给打倒了,但事实上这个公式在后面的学习中基本是没有任何的作用。作为任课教师,在确保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调整知识点的结构,优化知识结构,让课堂保持着学生想进入的氛围。

二、添加现实因素,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件带入课堂。

在学生看来,知识点是抽象的,是书本上的,跟现实没有任何的关系。我曾见到过这样的学生,在学了三年电子电工专业课后,他不知道家里的电灯开关跟课堂中的开关有什么关系。人的很多认知来自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他们认为是有用的,而没在现实中遇到过的,他们始终都是抽象而不存在的。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更是如此,当一个学生在学了几节电工基础后,还没有跟生活中的任何电器产生联系,当家长要求学生换个白炽灯泡而学生茫然的的时候,那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无法再活起来了。

添加现实因素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布置些观察电器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点演示实验的器材,自己动手来做做小试验,拆开电器来认识等等,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让学生把书本的概念带入生活,依靠人的认知心理来带动课堂,把简单的符号跟各种形态的电器联系上,再把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和真正的电路联系上,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学以至用的成就感,课堂的气氛就始终保持了活跃。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在职高教学应用非常广泛,这也是个非常好的途径,有些相关现实中的器材元件不方便带入教室,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带入课堂,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始终保持现实感,那就能真正的带动课堂的教学。

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课堂。

人会对同一个环境认知会产生厌倦心理,环境给个体传递的信息量由环境信息的强度、新奇性、复杂性来决定。强度是指感觉刺激的绝对量;新奇性是指个体对刺激的熟悉性。任何环境信息都要求更多的注意和认知活动参与,才能使得认知激活水平达到理想状态。所以当学生对于一天6节左右的时间所待的课堂环境会缺少认知的激情。如何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驱除这种不良状态,就要增加感觉刺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曾听过一堂课,内容是电阻的串联,教师对于两个电阻的串联电路采用了实物演示,整堂课气氛相当的活跃,学生的提问回答积极性相当的高,师生们在笑声中结束了课程,还意犹未尽。原因很简单:教师用的实物演示是两个学生,一个小个子代表小电阻,一个大个子代表大电阻,再加上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合理的知识点的关联,让学生在笑声中轻松的学到了串联电路的特点。这就是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有趣而生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催化剂,让学生在课堂上灵活快乐的主动学习,效果是非常好的。

四、总结学生的收获,及时给予学生学习行为的认可。

每堂课教师都会做课堂小结,总结一下一堂课下来学了那些知识点,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总结,忽视了学生到底有多少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在趣味盈然,师生快乐合作的40分钟后,当教室里的气氛慢慢的平静下来,教师开始自己做课堂小结时,学生脸上的激情就开始减退,课堂回到了教学分离的状态。但是如果把课堂小结改作对学生的总结:“某某同学今天回答问题很积极,能告诉大家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点吗?某某同学刚才的想法非常棒,能再跟大家说一遍吗?”这样的效果会完全不一样,被认可的同学会非常的自豪和骄傲,会有一种“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感觉,那我们今天的这堂课,就是真正圆满的成功。

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会对自己在一堂课中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认为是一种付出,会产生一种心理期待,期待老师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和认可。

在人的潜意识中,付出都会要求得到回报,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会让学生觉得没有相应的回报,从而降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5分钟,教师一定要总结学生的收获,给于学生主动学习行为的认可。

其次,从学的角度来分析,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认知心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才会将知识点、吸收和内化,才能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要调整好学生的状态,做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教师做好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教师做为课堂的主导,要让学生配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必须要先做好跟学生心理沟通。人对陌生的事物会产生本能的排斥,但如果引导者是熟悉而信任的,那这种排斥感就会明显降低,甚至于出现“爱屋及乌”的现象。当师生沟通后有了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才敢于向老师陈述观点,而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往往又是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加自信心的动力。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创造思维发展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力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同时也减少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师生矛盾。如何做好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我认为还需要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给予学生平等。职高学生虽然学习基础差,自控力差,但他们思维比较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自尊心更是强烈。如果能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师生都是主人翁的意识,平等相处,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不仅是“教育的主体”,更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所以,当学生提出一些有背于课本或教师观念的问题,教师必须运用教学机智,合理耐心地给他们解释答复,不能因教学进度,课堂纪律无视他们的提问与行为。

例如我在讲授《电阻的混联》这一节内容时,要求学生分组画出自己认为是混联的电路,学生画出了各种希奇古怪的电路。我让他们先自行分析修改,板书到黑板,我再根据回答的情况及时鼓励、纠正、表扬,很快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围绕混联电路的分析开动脑筋,从电路的结构,电路的化简等方面总结出电路的分析方法,同学们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思维活跃,态度积极,不但很好地接受了课本知识,而且在课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提出了一些新思路,让学习的主人翁精神发扬光大,课堂气氛更是活跃异常。

2、给予学生信任。职高学生进校成绩较差,行为差,但他们更需要老师的信任。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是最基本的尊重,当学生会产生失误时,不要压制和嘲讽,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保持学生创造性的幼苗。对于学生可能的过失给予心理上的谅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就会在教学中以信任和积极期待的教学态度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欣赏者、激发者和培养者,更是成为学生信任的对象。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现代教育学观念中,称学生为“内化性主体”,即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是学习的主体,因而学习完全是自己的事,自己的责任,固然需要帮助,但最根本的还得要自己的主观努力。这就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主动地感知、想像、思考,操作,以真正消化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课堂的教学过程更是学生要求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其身心必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很多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的器材时,都会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准备的教具在学生看上一眼后,就会对太专业的元件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下课后老师收了教具,更不会进一步的去了解。例如《全电路的三种状态》讲授中,我们运用了演示实验,但器材都是老师从实验室里拿来的。演示是也是摆放在讲台上,一堂课下来,课堂气氛冷淡,教学效果也没有达到预计。为什么呢?因为整个实验的主角都是教师,学生只是配角,被动的在接受知识。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实验相关的器材,如白炽灯、开关、导线等,让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分析,教师做出相应的引导和辅导。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在这个课堂中,学生就是实验的创造者和实施者,提供器材的学生,制作电路的学生,协助的学生,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他们在为自己做,在让自己学,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那样自信心得到不断的累积,学习兴趣更是有了极大的激发。

综上所述,要从教与学的两方面来着手进,行改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单调和枯燥性,让电工基础的课堂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更多的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也能让教师寻找到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1.《电工技术基础》刘志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林格清华大学出版社

3.《心理学研究方法》舒华人民教育出版社

4.《课堂教学设计与操作》鲍建生上海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