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人才本土化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人才本土化培养研究

刘姗赵雅波

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机制。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合一带一路的发展人才需要。旅游管理专业为旅游行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人人才培养不适合现代学生发展需要,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加强旅游管理人才本土化的培养,这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人才本土化培养研究,希望研究高校旅游管理人才本土化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一带一路;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办[2009]41号)指出,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要在规模、质量、效益上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旅游水平。一方面说明旅游管理专业将会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高校需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标准。现在旅游相关企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国家教育部正不断提高旅游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旅游管理相关学科的办学地位,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视。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根据社会需求,积极转变思想,大力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以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旅游管理方面技术人才。

1应用型本科高校以“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

传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集中定位在培养适应新形势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基础,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但现在旅游企事业单位人才基本饱和,高校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需要积极转变思想,对旅游管理专人人才进行改革,根据市场的发展需要,结合地方与学校的实际特点,需要提高本校的竞争力,必须对本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精确地位。首先,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发现自身区位优势,精准确定方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需要结合地域的特色,民族风情等因素科学的进行教学改革。其次,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结合当地旅游业实际,社会校企合作,培养对口人才,有针对性的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才,也可达到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以“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是符合现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提供科学有效的人才保障机制。

2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实践教学内容距离实现旅游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存在脱节现象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点教学内容,尤其旅游管理专业是对学生实践技能有较高要求的专业,必须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在实践课设置过程中有些实践课程中例如旅游规划、旅行社管理等的实践内容可实施性较差;同时实践课程的课时分配和课程体系不系统,导致可操作性较差。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必须根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减少验证性实验,开发具有创新型实践教学,建立科学有效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2师资建设跟不上

师资力量是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但现在高校都在不断扩展,多数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师生比没有达到教育部要求,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建立起一支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才能提高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出符合旅游、酒店等管理企业要求的本科人才。但现在很多高校有实践技能的教师缺乏,阻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高校需要科学有效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3校企合作教育体现不充分

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方式,现在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但是目前的校企合作还是停留在建立实习基地等具体的、形式上的合作。企业想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缺少培养人才的系统计划和体系。学校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不能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前提。这种形式上的校企合作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高校需要深化校企合作,让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都受益,校企共同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3旅游管理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3.1改革教学方法

应用型本科高校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以赛代练,通过集体培训、个别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高水平竞赛,不但加强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培养的需要,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这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旅游政策与法规教学中我们利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法官)等形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再次,我们通过开办旅行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经营和管理、营销等,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3.2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教师是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核心因素,尤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因此,高校需要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保证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到企业、事业单位再学习的机会,同时能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其次,鼓励教师参加旅游类各种专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试,提升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基于深度访谈与调研的视角[J].卢娜.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9)

[2]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经验及启示——以河南省高校为例[J].吴国琴.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1)

[3]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J].彭荣胜.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4]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职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罗艳玲.职业时空.2015(01)

[5]旅游管理教学中体验思维的融合价值分析[J].荆会敏.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5)

[6]基于毕业生就业调查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就业质量提升研究——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例[J].王峥.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2)

[7]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孙梦阳,刘志华,冯丽霞.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

[8]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易慧玲.度假旅游.2018(11)

[9]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区域旅游的联动逻辑及立体路径[J].胡昕.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1)

[10]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阶段教学管理创新初探[J].徐丹丹.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

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服务地方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课题号:GJC131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