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探微

黄宝珠

黄宝珠(罗源县飞竹中心小学,福建福州350609)

情境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焦点,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纽带。“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并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小学数学的很多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这样能有效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如学习“负数的认识”,呈现“公交车在南门站上车10人,下车13人”、“水果店卖出水果20筐,又运进15筐”、“妈妈昨天存款1000元,今天取款780元”、“前天哈尔滨室内温度15摄氏度,室外温度零下9摄氏度”等画面,要求学生用简洁且规范的方法记下这些数。学生在探究交流过程中体会到这些身边的生活问题,仅用以往学的数记不住,从而产生探

究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让他们逐步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二、创设操作情境,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儿童的智慧就在手指上。教师不但应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而且还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三、创设游戏情境,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小学生很喜欢游戏活动。为了避免单一的计算和简单的重复,在数学知识运用中,教师可以经常创设游戏情境,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并注重全体参与,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四、创设问题情境,体验成功的快乐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多方位、多角度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例如,讲授“平移”知识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感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挫折,有怀疑,有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五、创设讨论情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低年级学生由于概念贫乏,思维缺少灵活性,常常按固定的模式去理解。在解决问题时,有的同学一看“一共”就是加,一看“还剩多少”就是减,凡是题里出现的数字,全都用到算式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每道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找出数量关系,或画出线段图,从中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数量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讲一讲,议一议,说一说,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引导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创设情境是一个不断发现、积累和创新的过程,在生活中养成观察、积累的习惯,在实践中,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让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