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材处理的几点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初中数学教材处理的几点尝试

周志宽

初中数学教材处理的几点尝试

周志宽

摘要:工作近二十年,经手使用的教材换了又换,应该说,总的方向是好的,朝着知识性、实用性发展,但无论哪个版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灵活运用、正确处理,以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好。

关键词:潜力;教材体系;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周志宽,任教于安徽省太湖朴初中学。

一、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地改变教材体系

教材用多了,在教学中就能感觉到其安排的好坏、及其科学性。大部分老师教学中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效果可想而知。我教学中的第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备好课,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备教材。每学期开学初我会对本学期教材进行一次通览,并了解各部分在初中阶段的地位与作用及与高中阶段的连续性,从宏观上把握其安排的目的与意义,然后按单元制订教学计划,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规律的基础上大胆的变动教材,备好每一节课。

在使用原华东版教材时,《勾股定理》安排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二章,但这一内容的教学必须大量用到数的开方,而《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却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三章,一线的教师都有体会,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多麻烦。我在实际教学中把这俩部分内容调整了顺序,消除了因教材安排的不科学性给学生学习造成的阻力。现在使用的沪科版八年级(上)P30例题5安排的位置也很不合适,这个例题内容是分段函数,各段都是一次函数,但此处学生对一次函数还是完全陌生的,不可能很好理解这一本身很难的概念,我觉得如果把它放到一次函数之后去教学,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按这一方案实施后,感觉效果非常好:一方面对一次函数是个巩固提高,另一方面又学习了一个新的概念,并且学生易于掌握。现在使用的沪科版教材把《统计》拆成了四部分分别安排在第五章、第十一章、第十七章、第二十二章四个时段学习。编者的意图显然是分散学习,逐步消化,让学生每个学期都学一点统计知识,但我觉得这种做法很不妥:其一,初中阶段统计的内容并不多,难点也不多,并且大部分属于了解范畴;其二,四个时段的内容连贯性非常强,有其系统性,人为割开,不利于学生学习;其三,在后续学习中前面的内容学生已所剩无几,必须复习巩固,无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原人教版教材就是把其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习,应该说非常好,既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这一知识,又能体现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用数学知识与思想去处理和解释一些现实生活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轮教学中改变这种分散学习的模式,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

作为教师,一定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灵活处理,才能使学生学得好、学得轻松。

二、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

毋庸置疑,教材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我们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其隐藏价值。纵观这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很多题目都来源于课本。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往往能事半功倍。

1、活用例题

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课本安排了例题(沪科版第二十四章):

例:有一块铁皮呈三角形,它的边BC=80cm,高AD=60cm,现在用它加工成作一个矩形零件PQRS,使其一边PQ落在BC边上,另外两个顶点S、R分别落在AB、AC上。如果PQ:QR=2:1,求这个矩形零件的长与宽。

这一例题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会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对这个例题教学安排了一个课时,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一知识,在原题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系列问题:

①当PQ:QR=1:2时,矩形的两边是多少?

②如果把它加工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③当PQ=48cm时,则QR是多少?

接着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

④写出PQ的长y(cm)与RS的长x(cm)

的函数关系式.

⑤要使所得矩形的面积最大,则长与宽分别是多少?

⑥如果以所得的最大矩形为侧面做一个圆柱形铁桶,其容积是多少?

设计的这六个问题有渐进性,从简单到复杂,把知识的运用得到一步一步推进,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复习了旧的知识,并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我们还可以把题目变为:

问题1、ABC是一块等腰三角形的废铁料,已知顶角A为锐角,量的底边BC的长为60cm,BC边上的高为40cm,用它截一块一边长为30cm的内接矩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截法?求出各种截法中矩形的另一边长,并指出哪一种截法面积最大。

问题2、有一块两直角边分别为6dm、8dm的直角三三角形铁皮,现要从中剪出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请给出它的裁剪方法。

这两个问题不仅是相似三角形知识的拓展,而且开放性的设计又培养了学生分类讨论思想及建模能力,极富操作性及思想性。

2、活用习题

沪科版九年级(上)有一道练习题:

如图,锐角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的高CE、BF相交于点D。请写出图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笔者先是引导学生找图中相等的角,再找相似形,然后笔者又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你能找出其它的相似三角形吗?

②求证:AE*AB=AF*AC。

③连接EF,还会有哪些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

④求证:∠AEF=∠ACB。

这是相似形中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图形,其中蕴藏着很多信息,

充分解读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

理解与运用。在未连接EF之前,图中共有6对相似三角形,

连接EF后又可得两对,而这两对相似三角形的证明又必需

用前一组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个问题的解决使学

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应该说收获非常大。

我们还可以把题目拓展为:锐角三角形ABC三条高AD、BE、CF交于点P。求证:AP*PD=BP*PE=CP*PF(三角形的垂心分三条高的乘积相等)。

总之,我们要想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就必须在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反复通读教材,真正吃透教材的全部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取其精华,灵活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得好,又学得轻松。我多年来这种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上的也课深受学生欢迎,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马忠林.数学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何光峰.数学开放题及教学的研究综述[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1,9(17).

作者单位:安徽太湖朴初中学

邮政编码:246400

AnAttempttoDealingwithJuniorHighSchoolMathematicalTextbooks

ZhouZhikuan

Abstract:Theauthorhasbeenteachingforalmost20years,andduringthisperiod,thetextbookshavebeenfrequentlyupdated.Butthegeneraldirectioniscorrect.However,nomatterwhicheditionisused,therealwaysexistsomeproblemsinit,whichneedadaptingandchangingbyteachers,sothatstudentslearnbetterandbettter.

Keywords:potentials;textbooksystem;curriculum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