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手术护理中薄弱环节管理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急性胆囊炎手术护理中薄弱环节管理的效果

邓翠

六盘水市水城矿业集团总医院贵州六盘水553000

【中图分类号】R2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6)04

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胆囊炎手术护理中薄弱环节管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薄弱环节管理,对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增加薄弱环节管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基础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薄弱环节管理;临床护理效果

急性胆囊炎是指患者受到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导致的胆囊炎性病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发病期间常伴有胆囊结石,且具有复杂性和严重性[1-2],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情绪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薄弱环节护理管理尤为重要。本文选取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护理中薄弱环节管理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5年11月至12月与2016年1月至2月收治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2015年11月至12月的48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月的48例作为观察组,每组均4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区间为38-71岁,平均年龄为(52.31±2.1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0.5-10h,平均就诊时间为(4.21±1.22)h。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区间为39-72岁,平均年龄为(52.57±2.5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0.5-11h,平均就诊时间为(4.57±1.39)h。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术前: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基本条件,让患者在短时间内熟悉医院环境,减轻其陌生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并使用成功案例减轻患者的术前恐惧。术中:通过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对其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针对性护理。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提醒患者定期复诊。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薄弱环节管理,主要包括加强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加强重点患者护理管理、加强重点时间段护理管理。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

采用本科自制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及基础护理质量评分表。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及服务态度满意度、病房及手术环境满意度等。调查问卷的满分为100分,80-100分:非常满意,60-79分:基本满意,0-59分: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6%,对照组为18.75%(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两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5.41±3.25)分,对照组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82.01±2.47)分,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管理,可从更加客观、科学、规范化的角度记录护理工作,保障护理工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首先,加强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在用药及手术前,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等基本资料以及手术方案等内容,避免出现错用药物的现象。核实患者的用药剂量及手术禁忌症,规范化管理患者的输液名单,完成护理工作后,在输液名单上签字。术后进行定期或非定期查房,调整输液速度,降低护理风险。在信息记录方面,护理记录工作要尽可能做到完整、准确、清晰。并以专业化角度和规范法方式完成护理记录情况,保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并依照岗位责任进行护理工作。

其次,加强重点患者护理管理。针对患者的年龄、病情、精神状况等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前对患者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术后出现情绪不稳定或高危压疮患者,增加观察频次,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制定紧急预案,防止患者出现突发情况。同时,主动将患者的病情治疗进展告知家属,避免发生护理纠纷。对于可能出现周围组织坏死、可能诱发静脉炎及可能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的患者,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重点护理。

最后,加强重点时间段护理管理。通常情况下,重点时间段是指交接班、节假日、夜班、抢救等时间段。在上述重点时间段可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排班,为护理人员提供足够的休息时间。严格管理交接班制度,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术后用药情况。交接班时做好口头交接工作,同时,交接时检查患者的床旁消息记录,记录患者术后各项检查的检查结果和病情改善情况。交接班过程中,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护理措施,保证交接班工作不会对护理过程与结果造成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相符[3-4]。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增加薄弱环节管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基础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柳建梅.浅议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2):65-67.

[2]黄荣菊.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48.

[3]王锦.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6):215-216.

[4]刘文娟,殷月明.108例急性胆囊炎的围手术期护理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7):90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