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护理要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护理要素

黄改英

黄改英

大同市天镇县妇幼保健站(山西大同0382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护理方法对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2010

年10月66例在我站做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了护理。结果对手术后患者采取必要的观察及护理,可以防止剖宫产给产妇带来的病发证和后遗症,66例患者术后完全康复。结论对剖宫产术后采取正确的护理确保了母婴的安全、健康。

【关键词】剖宫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8-0114-02

剖宫产术是一种解决由于产妇或胎儿的原因,无法使胎儿从母亲阴道娩出,而由医生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附属物的一种手术。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应熟练掌握术后一系列科学护理常规,精心地护理术后每一位患者,使她们早日康复。

1临床资料

我站2010年1月—2010年10月共做子宫下段剖宫产66例,产妇平均年龄19—43岁。其中疤痕子宫9例,头盆不称及臀位30例,妊高症2例,巨大儿3例,宫颈坚韧及宫口开大缓慢加胎儿宫内窘迫12例,家属及孕妇选择分娩时间10例。

2护理要点

2.1病情观察:

2.1.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病人手术后回到病房,护士要立即测量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注意保暖,严密观察产妇的面色、神志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再检查腹部伤口有无渗血,子宫底高度及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查看输液管及尿管是否通畅。观察尿液的量及颜色。术后8小时内,尤其是3小时内,每15-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查看生命体征,特别是产妇的血压及阴道出血情况。准确记录术后24小时出入。术后3天内由于手术的创伤反应,产妇体温可略高,一般不超38℃,不需特殊处理否则应另找原因,观察伤口有无感染或合并其他并发症。

2.1.2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恶露情况

剖宫手术后,正常情况下,子宫底平脐或脐下,若产妇宫底位于胳上或更高,则考虑子宫出血或膀晚充盈影响了子宫吸收,要查找原因并给予处理,如发现阴道大易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时可按摩子宫,应用缩宫剂,止血剂,产妇回病房后,常规遵医嘱给予静滴缩宫剂或肌肉注射,缩宫,就可避免因子宫收缩宫乏力而导致阴道大出血。

2.2体位及大小便护理

剖宫产术大多采用硬膜的麻醉,术后应去枕平卧,暂进饮食6-8小时,以后可取半卧位,鼓

励产妇尽早翻身活动,术后双脚恢复知觉,就进行肢体活动,24小时后,尿管拔除产妇就可下床慢慢走动。只要有尿意,就努力自行排尿,若解不出应告诉医生,直至通畅为止。术后早下床活动,既增加了肠蠕动,又可促进子宫复旧还可预防肠粘连及静脉血栓形成。

2.3心理护理

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心理情绪对康复尤为重要。医护人员要及时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术后产妇生活不能自理,又担心新生活的状况及喂养,加上伤口疼痛,心情欠佳,护士应及时给予她们心理支持,帮助她们消除紧张和顾虑,使其心理上获得满足和安全感,增强自信心,配合术后康复锻炼。同时,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根据自己病情和耐受性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以达到处于最佳康复状态。

2.4饮食护理

剖腹产术后6小时内因麻药未消失为避免引起呛咳、呕吐,术后禁食6小时,6小时后可进流食。进食前先用少量温开水润喉,第一次以清淡为宜,如稀饭、清汤以后可饮鸡、鱼、浓汤,在肛门未排气前忌食牛奶、甜食等,防止肠胀气等排气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给予半流质饮食或正常饮食。

2.5伤口、会阴、乳房的护理及宣传母乳喂养

保持伤口清洁,防止伤口感染。术后伤口一般换药两次。术后两周内避免腹部切口沾湿,若用可吸收线,不需拆线,术后第5天正常就可出院,术后会阴部保持清洁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两次,术后嘱产妇保持乳房清洁,若产妇无传染病应给予母乳喂养指导,告诉产妇母乳喂养是婴儿最佳食品,营养均衡,利于婴儿吸收,而且方便实惠。母乳中含有抗体能增加婴儿的抵抗力,通过婴儿吸乳不但能增加母子感情,还有利于母亲子宫复旧,减少阴道出血减少乳腺癌的发生。每次哺乳前用温开水擦洗乳头,如乳汁过多婴儿又不能吸净应挤出多余乳汁,如乳房胀痛可协助产妇按摩乳房。因产妇身体虚弱,出汗较多,应该常更换清洁衣褥,勤换消毒会阴垫。还应该勤翻身以防局部皮肤受压。

2.6出院指导

加强营养,坚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注意观察恶露的性状,产后42天返院复查,产褥期内禁止性生活,之后采取避孕措施。

3结果

66例产妇术后平均住院5天,术后无感染发生,1例术中出血较多,经输血、输液治疗及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一周后康复出院。

4体会

通过对66例剖宫产术后以上护理,使产妇感受到了医院特别温暖,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从而使护患距离缩小,减少了并发症,避免了医患纠纷,确保了母婴安全,使患者提早康复。

参考文献

[1]郑海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8用第一版

[2]杨巧玲、程莲“新式剖宫产术的围产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