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数学的学科特点实施德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抓住数学的学科特点实施德育

尧昀

江西省南城县里塔镇中心小学/尧昀

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结合学科特点,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再说数学教材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非常有利的内在的思想性,表现出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所以应该寓德于数学教育之中。因此,我们就必须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那么如何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实施德育呢?

1抓住数学的科学性、严密性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存在。数学让人们认识到不能迷信一些虚幻的东西,应该尊重科学,相信事实。数学让人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因此,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很多事例可以说明数学让人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尊重科学,相信事实,时时刻刻都在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2发挥数学中的美育因素“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对称的美、和谐的美等等。同时数学还有它内在的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从而也让学生尝试创造美,并学习把美带给别人、带给世界。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我向学生们展示了长方形的美,由长方形拼摆成的图形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由此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中也领略了数学的“美”。

3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本身充满了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体现着唯物论的辩证法,是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非常广泛、具体的学科。在新课改的数学教材中处处体现着数学的两大基本要素———“数”与“形”。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体会到“数”与“形”是不同的,但又是辩证统一的。例如:小学数学中新引入的《生活中的负数》,我就借以温度计变数轴来帮助学生理解,达成数与形的统一。数学中充满着辨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超越旧事物,创造新颖、独特新事物的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若能巧妙和智慧地运用,就会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