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与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析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与价值

吕晓花

陕西省三原县水土保持工作站陕西三原713800

摘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依赖于对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严峻。地球生命系统的稳定依赖于生态系统的服务性能,由于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而水土保持作为应对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引言:

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土保持工作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要充分采用各种治理措施,因地制宜的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我国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现状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问题是关系人类生存条件的大问题,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长期相互作用,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变的日益突出。当今的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区的扩展;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生态破坏和生物种类的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堆放等。由于环境的恶化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土壤受到严重的污染,人类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我国的京津冀地区每年都出现多次沙尘天气,甚至出现沙尘暴天气,Pm2.5超标的天气也是有增无减,全国范围内干旱和洪水频发,小流域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尾矿滑坡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土壤沙化,山体石漠化,草原荒漠化日趋严重。

二、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及价值

(一)防风固沙的功能

科学合理的进行树木的种植,能够发挥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基本功能,通过植被在降低自然风力、减缓风速的同时,保护地表资源,预防风尘天气的产生。对干旱地区采用耐寒耐旱的植被,并建立起相应的引流工程,开发节水技术,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效率,有助于恢复生态。

(二)涵养水源的功能

增加植被,开拓森林与草地区域,恢复原有的地表地貌,能够强化土地对水源的涵养能力,对防止水土流失十分有效。根据地区不同的地势条件进行规划建设,对地势起伏较大的区域建设梯田,提高保水率,加强地表的径流下渗能力,并且能够降低地表的径流交汇,降低产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三)改善土壤质量

水土保持工程需要对地区的农田进行修缮,并加强其他防护措施的建设,维持土壤的含水量,通过水土来实现对林草的保护,提高氧气的释放量,避免在恶劣环境下,出现由于土壤中缺乏养分导致土质疏松,产生水土流失现象,为植被的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植被的生长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实现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的目标。

(四)改善空气质量

较高的植被覆盖率能够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由于植物的茎叶可以吸附空气中得粉尘颗粒,降低噪音,植被自身所产生的一些物质能够抑制细菌等有害物质的生长。据调查分析,绿色树林生态系统每年可吸附二氧化硫逾十吨,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经济、生态、社会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缺一不可,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水土保持对城市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城市总效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水土流失是比工业污染更为严重更为复杂的问题,在进行水土保持的工作工程中,通过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力,强化土壤对抗冲击能力和固土的能力。将有害物质进行吸收过滤,不仅能够减少对水体的污染,还可以增强水资源的利用率。目前,许多国家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以此作为基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此来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土保持的建议对策

(一)加大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

由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很多地区对水土保持的措施不到位,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缺少保护的基本资源,恶性循环,水土流失现象得不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为此,需要国家作为后盾进行引领,首先,设立专门的水土保护资金,进一步完善政策,对不同的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分类进行指导,实现人工治理和生态自然修复的融合。针对发达地区,可以进一步强化绿化建设,促进生态产业化的形成,开拓水土保持工作的融资渠道。其次,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不动摇,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调整。另外,需要对水土保持的相关人才进行培训再教育,不断接受新知识,进行科学的探究,成立专门的研发小组,建言献策,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综合治理能力

水土保持视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坚持科学发展的宗旨,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外国优秀的管理方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理,重点监管,提高工作指廊。以地区实际为落脚点,分别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治理等措施,开辟新道路,发展新技术。

(三)强化监督管理和综合治理能力

政府部门应当肩负使命,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服务体系,将水土保持的治理和监督工作发展到城市管理体系当中,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城市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城市不合理的建筑工程、采矿业的不合理开采以及工业垃圾的随意排放,在城市中,水土流失成为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中,要针对其特殊性,采取预防为主、监管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对城市垃圾进行及时的处理,在不妨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的前体下,打造绿色生态城市。通过社会宣传,强化居民的污染治理意识,提高对废弃物的利用效率。对城市中的贫瘠用地,要根据水土保持的目标,种植对环境适应能力加强的植被,以对水土流失起到阻碍作用;对于具有较强旅游观赏地区的治理,应当在旅游淡季对植被破坏地区进行及时的修复,提高地区的植被覆盖率[1]。

(四)水土保持的工程对策

对于水土保持来说,需要在植物措施的基础上,适当的使用工程措施,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拦渣、土地治理、防洪排水、防风固沙等工程措施,对通过植被治理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补充,以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水土保持的工作效率,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结论:

简而言之,生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发展的基础,由于过度的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由于水土流失的破坏性极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损失,阻碍了国家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土保持作为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泛,需要国家和相关人员充分的重视,进行科学的规划统筹,把握规律,坚持不懈,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运用多种方式来促进水土保持工作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以创建更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

参考文献:

[1]马超,常远,吴丹,等.我国水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人民黄河,2018,37(4).

[2]李原园,李爱花,郦建强,等.流域水生态补偿机理与总体框架[J].中国水利,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