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智障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

王洁

山东省招远市特殊教育学校265400

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说话,而语言障碍是智障儿童较为突出的缺陷之一,主要表现在: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讲话时词汇量少,用词不当,语句不连贯,难以完整地讲述一件事。由于他们口头语言发展存在困难,对于掌握书面语言就更加吃力。为了让智障学生正常地与人交往,增加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针对智障儿童的言语特点,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训练形式,对他们进行语言矫正和说话训练,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说话能力,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为他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了解特点,针对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智障儿童语言行为中的“有意”、“无意”、“故意”性现象在我校学生中很普遍,有的甚至很严重。我们特教老师要特别重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纠正他们的这些缺陷,努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1.交流行为中的“有意”性

有相当一部分智障儿童在肢体行为上存在着缺陷,而大脑的思维活动还较接近于正常儿童。因此,他们与人交流中“有意”问话较多,喜欢问这问那,可语言表达却不清楚,使人难于理解和回答。如吴某某问我:电视街上为啥很大?起初我不理解他要说的什么意思,在较长一段时间的交流中,我才明了他的意思,他要问的是为什么在市中心街心花园有一台大屏幕的电视机。于是,我就有针对性地耐心辅导。首先,给予鼓励(他能善于发现新事物并能请教老师);其次,让他跟我学说话,使其语言表达清楚。

像这类智障儿童有求知的意识、有求知的欲望,但语言表达很困难。作为教师,我们应不厌其烦,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帮助他们纠正在语言中的缺陷,使语言表达通畅、流利。让他们多说话、说完整话、说让人听得懂的话。从而鼓励他们的“有意”交流的习惯,培养其思维能力、拓展语言表达的渠道和能力。

2.自我活动中的“无意”性

有一小部份智障儿童在自我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单一的语言。他们的语言表达是“无意”性的。所谓“无意”是指他们的语言表达是无意识的,是一种“自言自语”的表现。如顾某某常说:湿了,要霉的。如周某某常说:你脑筋里只想吃。这两个学生为什么会常反反复复不停地说这两句话呢?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原来第一个学生喜欢在家一个人玩水,家长见了经常说这话。第二个学生喜欢不停地吃东西,家长不让他吃,经常说了这句话。由于思维能力差、接受能力差,进入他们大脑皮层的只有这句话,他们就也反复来说,没事儿就说。“无意”地说同一句话,此时他的大脑是空白的。我们教师除了纠正他的不正常行为习惯外还更应注意说话的语句和语气,不能常用同一句话、同一种语气来“教育”这样的孩子。老师在和这些学生一起的时候应及时发现和纠正这种无意识的说话,主动用新鲜的、有特色的语言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打扰他们的反复唠叨和重复,防止“神经质”的语言反复出现。

3.主动问话时的“故意”性

所谓主动问话时的“故意”,多数是指明知故问、明知故说。像周某某每天午睡起来,明知上的什么课,却还总要问我:今天下午上啥课?缠着你不放,即使马上告诉他上什么课后,他还要问上几遍。像吴某某只要一看见我就连说上好几遍:我的作业做好了!

这类智障儿童是“故意”要问要说。他们的“故意”是要引起你的注意,要你和他交流。这时候的老师可不能怕烦,要想方设法把他的话题转移,如对第一个学生,告诉他上什么课后就马上让他进教室,上好这节课,不让他反复重复,达到纠正的目的。对第二个学生,当他第一遍说后马上进行表扬打断他想继续的反复。

二、注重与生活同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利用值日生工作促进学生主动与同伴、老师的语言交往。

据家长和生活老师们反映,孩子值日那天是他们最高兴的一天,早晨起得特别早。由于值日生工作给他们带来了兴奋和自豪,学生在值日那天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主动向老师汇报小朋友的情况,愿意让老师知道他工作的成绩,希望听到老师对他的评价,等等。智障学生所有这些举动和想法,都促进了他们主动与教师的交流和交往。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游戏中学生遵守纪律,遵守规则,调解纠纷,等等,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多了主动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培智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2.为学生留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都难免与人发生摩擦,正常孩子如此,智障学生更是如此。恰恰是这些小问题给了孩子可贵的发展机会,我们注意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地与人交往,提高运用语言与人交往的能力。如:两个小朋友在“扮家家”时,都喜欢扮成小老师,为此争执起来,老师没有着急去解决,而是耐心地观察,最后,两人经过协商用猜拳的办法解决了问题,老师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机会,促进了他们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3.利用离校接待的时间,鼓励培智学生大方地与人交往。

我们每天在离校时间,请一名学生担任“小小接待员”,协助老师接待家长。开始,大家都不太好意思,每次都是老师引导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这些孩子也总是在完成任务后,兴致勃勃地为伙伴讲这说那,经过几次后,孩子们都对此产生了兴趣,连说话有障碍的学生也都争先恐后地要当接待员,使学生树立了与正常成人交往的信心,孩子们起初只会做“请问你接谁”的简单接待,现在孩子们还会把班里的“大事”讲给家长听,如:明天我们要秋游,别忘了带水;老师表扬某某今天进步了,她今天吃饭速度变快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发说话潜能

1.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说。

要想发展智障儿童的言语能力,不仅要向他们提供适合的语言材料,而且要设法让他们进入口语交际活动,成为听话者和说话者。重视直观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托,让学生有话可说。每周坚持上一节语言训练课,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如:问路、买东西、借东西、打电话等,以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在不同的场所应该怎样正确使用礼貌用语,通过形象直观地模拟人物对话,边表演边说话训练,不仅帮助他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应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使学生敢说。

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面狭窄,知识贫乏,阻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也影响了各种能力的提高。因此,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大自然当中去,到社会中去,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领域。如在上《春天》这课时,就带学生到校园观察桃树上的花骨朵,柳树长出的嫩芽,让他们用手抚摸小草的嫩叶。学生经过观察与教师的指导,终于比较轻松地说出了春天的特征。他们有的说:“春天来了,桃树上长出了花骨朵。”有的说:“春天来了,柳树长出了嫩芽。”还有的说:“春天来了,小草长出了新叶子,摸上去很柔软。”又如,到农贸市场去体验买东西,到邮局去参观怎样寄信,到大街上看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等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活动以后,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说所看到的事物。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3.激发兴趣,感悟生活,使学生乐说。

游戏活动法寓教育于活动中,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说,如在口语交际《做客》这一课时,让学生先说再演。做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表演起来非常活跃,使用的语言也特别丰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也变得更加生动。如看图说话《奶奶》一课时,引导学生: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为了让奶奶不再操心,你打算怎么做?并要求学生回家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打算。第二天同学们汇报的各式各样,如:“我昨晚自觉做完作业再玩,不用奶奶操心。”“我昨晚陪奶奶散步了。”“我打电话陪奶奶聊天,使她不会感到闷。”“我昨晚帮奶奶做家务了,让她不那么累。”……使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懂得了尊敬长辈的道理。在不知不觉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对智障儿童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既可以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让学生多接触社会生活,多接触大自然,不但能丰富他们听说读写的内容,而且对于他们将来更广泛地接触社会,自立于社会,都是有好处的。这样,生活化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从而达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新型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