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领,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兴趣引领,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

拾双双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拾双双

【摘要】兴趣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首先要将美术教育重视起来,在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上都要做到位。本人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和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美术教学;兴趣培养;学习热情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动力。古人云:“寓教于乐,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乐者,心之动也。”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美术新课标指出:“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但是现在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场地、认识的限制。教学方法单调,使许多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逐渐降低。那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与其它学科不一样,课堂气氛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上可适当的幽默一点,在阐明一些美术理论时,应尽量避免用呆板、空洞的陈述,归纳得简明、扼要而又形象,效果会更好;在欣赏作品时可结合一些有关作品内容或作者的趣闻轶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自控能力有待提高的情况下,通过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说是最理想、最恰当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增强联想、创立情景的方法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在具体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立有利于发散思维的教学情景,深入发掘教材中的情境因素,结合启发性的语言来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其思维活力。

同时,美术课堂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如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播放作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还可以在欣赏的同时播放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乐,在《韩熙载夜宴图》一画的欣赏中,放一曲中国古典音乐与之相结合,那么在学生视觉、听觉上都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一些建筑、雕塑、博物馆、展览馆等,把课堂放在教室以外,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学生学习氛围会更加浓厚。总而言之,只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吸引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才能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把握教材内容,学会鼓励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教材内容,让课堂教学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同时用爱心和耐心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自由进行绘画创作。老师在此期间指出优点和不足,但一定要注重方法和语气,一定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分寸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来说,只有在学习中得到了认可和鼓励,才会对今后的美术学习充满了期待和憧憬,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自信心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中得到提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也有一定积极的影响。

三、以内容丰富的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因而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重中之重,只有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活动之中,才可能做到把乐趣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这要求小学美术的任课教师在绝对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这一前提下,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在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还要给学生提供一片绘画的蓝天,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力求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课正行,趣亦浓;课已止,趣犹存”,只有这样,中学美术教育才能够更好的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保证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兴趣,将创造力、想象力等诸多潜力最大兴趣的发挥出来。

四、要加强引导学生对优秀作品的理解

所谓优秀作品都是历代美术大师呕心沥血的力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真、善、美的体现,加强引导对优秀作品的理解,是学生与大师之间心灵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方面,这些优秀作品不仅能表达情感,使学生欣赏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到最大限度。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个性和美感体验等方面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总之,学生兴趣的浓厚,情绪高涨的这种情感状态,都表现为力求认识世界和渴望获得知识的心理倾向。那么,使学习目的明确,信心倍增是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关键。

五、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花鸟画》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设置悬念:展示《美术报》上的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在二十分钟内拍卖到二仟多万的报导,提出问题:①《写生珍禽图》为何种画?那个年代?有何艺术特点?②如此高价拍卖说明了什么?引起学生注意;其次,引入本课――《花鸟画》,沿年代的顺序,结合幻灯介绍花鸟画的发展过程,及各个历史时期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最后,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旨在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同时,这样的课程设计,肯定会比对课文呆板、单调的陈述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设计一堂完美的美术欣赏课,就如同完美的“作品”一般,这样的“作品”相信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兴趣。

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或活动的一种积极的倾向性态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小学生只有形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才能激发创造精神,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因此,小学美术教学要十分重视并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卢静茹,浅谈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战线,2010.9

[2]王海鸥,浅谈中学美术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J],新课程(小学),2011.2

[3]赵平,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体艺之窗,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