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电教优势优化作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1

发挥电教优势优化作文教学

李春芬

李春芬河北省邢台市南园路小学054000

作文教学通过电教媒体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仔细聆听声情并茂的音响,认真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反复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形成丰富、新颖、多面、立体、强烈的视觉、感觉、听觉印象,产生优美、激动、振奋、愉快等感受,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单纯文字组合模式,使直观、形象、生动的声、像进驻头脑,从而优化作文教学过程。

一、电教激情,突破厌怕心理,优化写作心境

据不完全调查,有40%的学生对待作文的心境是消极的,视写作为苦差事,他们怕作文、厌作文,因而不想作文。而借助电教进行作文教学有助于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利用电教媒体,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身临其境之实践机会,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和体验方面的缺陷。这正符合少年儿童形象思维特征,符合好奇和富有想象力及思维以直观形象物为出发点的智力发展特点。这样,给学生以实在的各种感觉形象思维的材料,既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又为学生重组和深化理解生活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使学生思路开阔,扫除了“写什么”的为难问题,又有了怎么写的模仿标本,自然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如在指导学生写《夸妈妈》时,先让学生观看自制的电教课件录像片《妈妈的一天》,并配上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看着一组组熟悉的画面,听着那动听的乐声,声像同步情景交融的电教效果,激起了学生对妈妈的理解、崇敬、赞美之情,情感受到极大的促发和深化,想像力得到了丰富,一幕幕有关妈妈的动人情景跃入眼帘,一阵阵感激妈妈的情感涌上心头,此时作文不是令人头痛的事,而成为学生抒发自我情怀的“需要”,写出的文章也就内容丰富饱满、情感真实动人。从而有效地释放了学生对作文的厌、怕的消极情绪,实现了“要我写”到“我要写作文”的可喜转变。

二、借助电教,提供作文素材,优化指导过程

当代学生往往处在“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的狭小空间里,生活较为单调些,内容似乎过于司空见惯,学生没了好奇心、没了兴趣,自然没了想象力,尽管生活有许多内容可写成文章,但在大部分学生看来这些哪是作文的“料”呢?因此,教学实践中,应抓住这个问题进行教改研究。

1.定格镜头,为观察描述创设条件。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指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解决素材问题首先要练就学生发现生活美的火眼金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非常注重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活动的作文课上,教师先在班上举行一次扳手劲比赛,把比赛过程录下来,在指导扳手劲的比赛场面描写时,教师把画面上表现特别明显、有趣的几个同学的镜头定格后,指导同学细致观察其动作、神态并领悟内心活动,然后让学生进行描述。由于画面生动直观,暂留时间长,学生可以充分感知画面每一细节,捕捉特点和深化理解,描述起来惟妙惟肖,教学效果好。

2.放慢画面,为学生“练说”创设时空。随着电视画面的移动进行练说,能激发小学生好表现和好奇心理,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然而一般电化教学课件画面速度太快,这一场面没说完,下一个镜头就出现了,怎样使画面行进的速度和学生观察、思维与表述的速度同步呢?可采用画面慢放的方法,使画面行进的速度放缓,从而使学生一边看着速度适宜的画面,一边描述,就有效地避免了“走马观花”“言之无物”的弊病。

3.投影看图,训练观察分析能力。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创造的“眼睛”,没有细致的观察,便谈不上对万物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概括。但观察又是一种繁杂费时费力的身心劳动,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电化教学独有的优势,把图中的事物由小到大、从远到近、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有计划、有目的地分解投影,或根据画面补充相应的投影片,让学生通过画面,在优美声像效果的配合下高度投入地观察和理解,有效突出、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观察、反复实践逐渐掌握观察的法则:细致性、顺序性、整体性、层次性和独特性。

4.自选画面,培养文思的独创性。班级的几十名同学看着相同的录像内容进行作文,容易产生作文内容雷同、篇章结构相似的现象。鉴于此,在制作课件时应多侧面、大幅度摄取素材,有意识加以整理、加工,并予以编号、做目录。在作文课上,依据目录和利用录像功能给学生创造充分选材的条件,并指导、启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印象深刻的画面做为自己习作的要点进行描述,改变以往由老师命题、确定作文的要点,用同一思路逼着学生就范的老套路,高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凭借电教,直观评改,优化评改途径

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从作文角度上看反映在“作”和“改”两方面,初次作文表达出对事物初步认识,修改的过程则是对事物认识深化的过程。因此,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利用电教手段,对学生作文进行直观评改,能优化作文的评改途径,提高修改的效率。把写得好的文章制作成课件展示出来,进行范例讲评;也可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映出来,进行分析、推敲。为鼓励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每次作文后,教师都应该从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或整篇文章,制作成课件,注上姓名,让大家品味、欣赏,引导学生点评,并广泛讨论,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热情,体验习作成功的欢乐,形成良好的写作内驱力。使写作成为学生自觉自愿地表达情感的一种激情和需要,一种展示才华的机会,一种不断学习他人和自我挑战的最佳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