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责任同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爱与责任同行

韦必泉

——中职校德育工作探究与实践

◆韦必泉广西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546100

摘要:本文分析爱与责任在中职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并从赏识、沟通、帮教、心理健康教育、精细管理、文明修身活动的角度提出了中职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校德育工作探究实践

“一个学生也许在一所几千人的学校里并不起眼,也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就是百分百的希望,教育好一个学生,就是拯救一个家庭”,这是中职校德育工作职责。面对在学习“挫折”中成长,常觉“矮人一头,低人一等”的中职生,我校提出“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要求每一个教职工一定要用爱与责任把每一个学生教育成人,让每一个父母不再为孩子的成长而忧心,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孩子成长的快乐。的确,凡是到我校的人,都能感受到学校对教育学生的责任和执著之情。在老师的桌上,摆放最多的是学生的条子;在校园里,看到最多的是老师与学生促膝谈心的身影。正是他们用爱与责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帮助学生迈向成才、成功之路。

一、优点赏识,树立学生的信心

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他在班上随机抽取了几个学生,然后告诉学生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的智商特别高。因这句话的影响,一年后,这几个学生的成绩果然都在班上遥遥领先了。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中职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较差,但专业动手能力强。也许在初中时,他们经常听到的是无休止的批评,所以对赞扬会倍加珍惜。“千万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赞扬,多一点赞扬和鼓励就会增加他们的信心,他们就会用更大的进步来回报你。”这是学校对老师的要求。

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对学生要“以长促短”,大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用赏识的目光、表情、语言、举止去看待学生,从而重新唤起学生的自尊、自爱,树起新的精神支柱。如每年新生入学时,学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特长,并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和自豪感。在思想教育中,多表扬少指责,多关爱少埋怨,严禁讽刺、挖苦学生。学校每周均设有诚信标兵、卫生标兵、学习标兵、技能标兵、礼仪标兵、演讲标兵、才艺标兵奖,等等。每学期颁发的荣誉证书达3000多张。通过颁发奖状,让受表彰的学生切身感受到学校的肯定与鼓励,从而点燃其上进的希望之火,彻底消除其盘踞在“骨髓”里的自卑感,让每一个中职生也能像重点中学的学生一样,有尊严地成长。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掏心掏肺的沟通交流,缩短师生的距离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老师,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学生成为掏心掏肺的朋友,像爱护自己子女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点滴向上热情,在他们迷惘之时助一臂之力。校长常常这样告诫教职工。为此,学校提出了“人人要与学生沟通,人人有沟通任务”的全员育人制。具体做法:一是“每月留言沟通”,要求每个任课教师每月要给自己的帮扶学生写一段掏心掏肺的留言,以激励学生。二是“每周书面沟通”,要求学生每周以书面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的心理话给班主任或自己信任的老师,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采取针对性教育措施。三是“师生坦诚沟通”,每学期段考、期考后均组织全体任课老师与任教班级学生进行座谈沟通。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多渠道的情感沟通中,老师对学生倾之以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立之以信、导之以行、规之以范,在学生中树立起自个良好的形象,形成人人为学生健康成长着想,为学生成才着想的局面。营造了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育人环境。

三、实施“一对一”的帮教制度,感化转化后进生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校实行“一对一”后进生帮教制度。要求全部任课老师、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对后进生实行“一对一”帮教活动。要求帮教老师掌握后进生的家庭地址、联系方式,了解学生情况,做到每月至少谈话一次,指出其身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希望和要求。每学期至少家访或话访一次,并做好记录,同时,建立后进生教育档案,采取“一人一卡”制,做到立卡对象准,立卡内容详,立卡记录全。要求学生科对帮教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在这样齐抓共管的氛围下,后进生受到了关注,转变情况良好,利于做好后进生的预测、预防、预控工作,同时,也扭转了班主任孤军作战的局面,有力遏制了学生流失,控辍率达90%。

学校还开展“学生违纪教育纠错”活动,要求每个教职工每学期至少对学生违纪现象进行教育、纠错10次以上,并做好记录上交学生科,作为教职工德育工作重要任务,不完成者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师德师风一票否决。随着活动的开展,有力遏制了过去个别老师对学生违纪视而不见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无论是在教室、校园,还是在宿舍、食堂,一有学生违纪即有老师及时上前教育、纠错,形成人人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校风。深得学生、家长的赞誉。

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针对当前中职生心理素质差、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我中心、依赖心理严重、学习主动性缺乏以及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任性、自卑、孤僻、厌学、焦虑、早恋等现象。学校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由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雷应景老师负责,课题组构建了学生心理教育目标体系与操作模式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目标体系为激发“六种心向”(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自强心、好奇心、同情心),培养“八种精神”(自立精神、关爱精神、敬学精神、竞争精神、合作精神、开拓精神、拼搏精神、乐观精神),训练“十二种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注意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抗挫能力、自学能力),形成“八种行为习惯”(生活上自理、知识上自学、行动上自律、决策上自主、品行上自修、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学校成立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设有心理辅导室、心理特训组,开设有心理健康课,开展有系列化的心理素质训练实践活动。

五、开展多彩的文明修身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中职学生虽然文化基础较差,但他们爱好广泛,活泼好动,有自己的特长。怎样把他们的爱好表现出来,把他们的特长展示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修身活动,为这些活泼好动的中职生提供展示个人才艺的平台。”校长说,为此,学校每个月都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除了常规的演讲比赛、文艺晚会、技能大赛等,还常态性地开展“残缺型家庭学生关怀”活动、“无零食周”活动、“无批评日”活动等。多彩的文明修身活动,在学校引起强烈的反响。在幸福快乐的教育场景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实践服务中让学生体验自身价值,提高了道德素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六、精细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

中职学生自律能力比较差,多年养成的坏习惯、坏毛病一时很难转变过来,这就需要学校监管必须到位。学校具体做法:一是采取全天候的管理,即每天从早操到午休、晚修及晚睡眠都安排老师到位认真管理、认真点名,做到时时、处处、事事有人管,随时掌握学生的行踪,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对班级的纪律、卫生、广播操、文明礼貌等进行天天检查、周周公布、月月评比。三是每月对学生进行一次操行考、查、评定,并记入家校联系书。四是成立文明监督岗,对学生校服、校徽、团徽的穿着佩戴及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纠正。五是创建的“十无”校园,即墙上无脚印和球印,地上无痰迹和果皮纸屑等垃圾,桌上无乱刻乱写痕迹,食堂无插队现象,公共场所无吸烟现象,无打架现象,男女同学交往无不文明现象,无不关水龙头和电灯现象,宿舍熄灯后无高声喧哗现象,无违章使用电器和破坏绿化、公物现象。六是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要求学生仪表整洁、服饰恰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态度和蔼,对待老师、同学,要真诚、热情、谦逊。启发学生在校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将来做一个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劳动者。七是注重环境育人,除注意校园的绿化、美化和净化外,还要求各科室、各教研组自觉结合文明活动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

付出总有回报,我校德育工作经验曾在全省职业教育德育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学校曾评为“广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绿色学校”“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记集体二等功”。